兴业银行携手BCG发布中国私人银行2017年度报告: 十年蝶变、十年展望

4月27日,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发布2017年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7:十年蝶变、十年展望》。报告总结,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中国已形成了规模达120万亿人民币的个人财富管理市场,其中高净值家庭达到210万户,所拥有资产占全部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43%。到2017年,中国私人银行业刚好走过了第一个辉煌的十年,规模迅速增长,12家中资商业银行私行的总客户数已经超过50万、管理客户资产(AUM)近8万亿。但同时,各类私行机构也面临能力偏科明显、业务模式同质等挑战。

报告指出,目前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私人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竞争格局正在发生诸多变化:财富多资产荒、客户分化成熟、跨界竞争加剧。站在十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展望未来,中资私人银行应进一步明确私人银行业务的战略地位,并积极思考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建议中国主流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应当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突破零售升级的价值主张、拓展全价值链的能力布局、建设准事业部的专业化管理体系。

十年,形成基因独特的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测算,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达到126万亿人民币,约为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倍,为财富管理市场形成了百万亿级的蓄水池。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Rich Lesser表示:“过去10年,中国的个人和高净值人士财富以约20%的年化增长迅速积累,增速傲视全球。预计到2021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将继续稳步增长、规模达到220万亿人民币,持续令全球瞩目。”

2016年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已经超过210万,其所拥有的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量占中国总体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量的43%。预计到2021年,中国将形成一个规模达110万亿的高净值财富管理市场,为中国的私人银行机构创造巨大的发展机遇。

报告发现,过去十年中国市场的独特宏观环境和发展阶段造就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以逐高收益、自主性强为代表的众多共性特点。结构组成上,财富来源类似、财富多为创办企业或投资收益所得;年龄集中度高、多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出生。投资偏好上,大多处于财富快速积累期,加之优质投资机会涌现,因此对投资收益普遍拥有较高的要求。打理财富方式上,受到企业家创富精神的引领,财富管理的自主性很强,在投资及资产配置建议上对专业金融机构的依赖性较弱。

报告分析认为,看到巨大发展机会,各类机构已经纷纷布局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目前的管理资产规模最大,但各类非银行机构也在快速发展,竞争格局仍在变化当中。同时,中国特殊的宏观环境及高净值客户的共性,使得中资私人银行机构往往选择以零售升级、产品驱动为代表的同质化业务模式:私行的价值主张与零售差异性不足、局限为零售的“升级版”,整体市场呈现出重固收、轻权益的特点。

思变,中国私人银行站在转型关键路口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标志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薛瑞锋表示:“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私人银行业正站在关键的路口,过去粗放生长大踏步迈进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需要迎接转型升级的新历史机遇。”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私人银行所属环境的本质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市场方面,资产端收益率承压,财富端仍在快速积累并渴求优质投资渠道,财富多资产荒的矛盾将成为新常态;客户方面,客户结构日益多元,需求日渐成熟分化:守富、传承的需求上升,对风险收益的概念认识加深,对专业财富机构的需求度和能力要求提高;格局方面,在跨界竞争加剧的同时,中国金融体系的成熟和监管的逐步完善将有助于私行机构打破经营壁垒、探索专业发展的经营道路。

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强调:“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和银行业轻型转型的背景下,私人银行作为“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的业务连结点,战略价值凸显。一方面,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中国金融体系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背景下的顺势而为,也是有益助力。另一方面,新常态下银行业规模驱动的重资本发展模式承压,私人银行业务是金融机构自身盈利增长及业务模式转型的新引擎。”

展望,探索中国私人银行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纵观国内外领先私行机构,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在价值主张选择、核心能力布局、组织架构支撑上有着不同的模式选择,但核心在于以客户为中心和私行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理念。

报告提出,站在十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展望未来,中资私人银行机构应进一步明确私人银行业务的战略地位,并积极思考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报告建议中国主流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应当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突破零售升级的价值主张、拓展从资管到投顾的全价值链的能力布局、建设准事业部的专业化管理体系。具体而言:突破零售升级的价值主张选择是对中国高净值客户需求和偏好变化的反应,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体现;通过构建平台布局全价值链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各类资源禀赋,确保可持续竞争优势;准事业部制则是在中国特色的总分行体制与私行专业化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中国金融业智库负责人何大勇总结:“中国主流商业银行在短中期需要着力开展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建设专属、专业的私行服务人才队伍,包括客户经理、投资顾问、产品经理团队等,落实针对私行客户的差异化价值主张;二是加强产品平台能力和投资顾问体系建设,尤其是需要提升多资产策略和股权/权益类产品的研究和销售能力;三是理顺和加强跨部门、总分行之间的协同体系和机制,包括配套的分润计价规则、考核激励举措等,在专业化体系建设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调动分支机构的业务积极性。这三个方面落到实施层面均非一日之功,需要资源和精力的持续投入和恒心。”

洞察,2017年投资信心回暖、但宏观市场不确定性仍在

报告在回顾私人银行10年发展历程和中长期展望的同时,也对2016-2017年的财富管理情势进行了洞察与分析。2016年,财富管理机构在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大、监管趋严、优质产品稀缺等多方面的挑战。受此影响,高净值客户2016年的整体投资风格趋于保守。在所配置的金融产品中,2016年增持产品的前四位为银行理财、存款、保险和信托,减持产品的前两位为股票和公募基金。然而,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高净值客户对2016年的投资回报较为满意:85%的受访者表示2016年基本或超额实现了自己的投资目标收益。

展望2017年,高净值人士对中国宏观经济和投资形势较为乐观,并对自己家庭财富的增长富有信心。房市:54%的受访者认为至少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将继续上涨,但整体上涨预期没有去年调研强烈。股市:66%的受访者认为股票市场将保持稳定或上涨,对股市的信心回暖。最后,87%的受访者对未来宏观经济转型持积极态度,同时96%的受访者认为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自己家庭的财富不会下降,对未来充满信心。

报告分析认为,虽然高净值人群的预期整体乐观,2017年宏观市场环境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黑天鹅可能愈发频繁;国内宏观经济转型深入、监管持续收紧对于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此,财富管理机构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首先,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资产配置的难度加大。财富管理机构需保持敏锐的洞察和判断,积极研究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策略,加强快速反应和风险管理能力,以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第二,在房地产市场调控趋严的大环境下,一旦房产市场转入冷静期,可能有大量释放出来的资金寻求新的投资渠道,给财富管理市场和金融市场投资带来机会。各家财富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投顾能力和客户综合服务,以吸引资金抓住机会。第三,从具体金融产品类别来看,固收领域,在金融去杠杆和信用风险压力下,整体看不论是银行理财,还是其他债权类产品均难以恢复前几年的火热态势。因此,财富管理机构尤其需要蓄力资本市场的投资能力建设,加强股权、权益类产品、保险类产品的供给,持续修炼内功,有效应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