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私行“名家讲坛”北京开讲┃巴曙松教授解读《中国2017年经济金融回顾与展望》

2017年的中国经济延续着2013年以来新常态,而新常态期间最大的特征是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换期,面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形成和旧动力的逐渐弱化这两股力量的双重交织,旧的均衡被打破,新的均衡还在建立,市场的动荡难以避免。与此同时,当前房地产行业调控范围力度空前,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强、手段之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新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收获财富的保值增值,已成为高净值人群的关注焦点。

2017年9月3日下午,兴业银行私人银行特邀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巴曙松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在北京精心策划举办了以《中国2017年经济金融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财智菁英荟之“名家讲坛”活动,巴曙松教授为上百位私人银行贵宾详解了中国经济的走势与现状,更分享了如何通过多元合理的资产配置来获得稳健的投资收益。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助理郑红星为活动致辞,他指出,兴业银行私人银行不仅是财富管理专家,也一向致力于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多方位、综合化的“非金融服务”,比如“名家讲坛”,就是为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金融咨询等需求应运而生。近年来,已邀请了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儒与客户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个富有人文气息的平台,传递兴业银行私人银行“财智人生、兴业有道”的品牌理念。

▲ 巴曙松教授详解《中国2017年经济金融回顾与展望》

巴曙松教授指出,中国经济目前还处于探底过程中,短期中国经济的触底取决于:高投资(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带动)的触底、去产能到位(受制于国企体制)、培育新的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居民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制造业中的新技术,以及机器替代等产业转型升级,网购等新的增长点)。

2017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力度持续加大,出台一系列严厉调控政策的城市,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大都市圈的中心及其周边城市的上涨压力大。巴曙松教授表示,这昭示着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转移到以大都市圈为重要推动力的新阶段,也意味着中国下一步在设计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时,将会充分考虑这一新的特性。

这一轮房价调控的趋势,环一线城市圈效应进一步显现,许多在此前的房地产调控中可能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围绕在一些一线城市周边的四线小城市,开始进入到调控压力大的城市行列,这也显示出中国的城镇化进入到以城市群为载体的新阶段。

7月份,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稳定态势。在供给端,北京、深圳等地限价政策明令:备案价格不可高于周边同类型住房价格,房价备案后一定时间内不得上调,违者暂缓发放预售许可证,不予办理网签;在需求端,限购限贷及限售政策强调“住而非炒”主旋律,有效降低了市场的投资属性。

供需双控的高压政策下新房供给和需求热情有所缓和,导致成交量启稳,而三四线城市则得益于去库存政策的推动,保持量价齐升态势。

需求和资金的联动性增强带动城市圈房价联动性增强,揭示出城市群发展是下一阶段城市化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房价在同一城市圈内的同涨同跌趋势,2017年7 月份上海新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22.7%,带动苏州上涨22.9%。

二是城市圈内部房价呈现明显的梯度递减分布,这显示出不同城市在整个城市圈中的功能定位的差异。环北京城市圈中,天津房价水平为北京40%左右,廊坊整体为30%左右,保定、承德、唐山为20%以下。环上海城市圈中,苏州房价为上海的65%,无锡、南通为30%左右,常州、湖州、嘉兴为20%。而环深圳城市圈,东莞、广州房价为深圳的30%。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同一城市群的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走势也呈现分化的趋势,显示出在同一城市圈内,不同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紧密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巴曙松教授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大型都市区或大型城市群是城市地理的一种典型形态。历经100多年的自发演变,美国人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郊区、从郊区形成小型都市区、从小型都市区拓展成大型都市区。未来,城市群也将成为中国主导性的空间载体。

在中国,过去经常的争论是中国城市发展到底以大城市为主,还是以中小城市或小城镇为主,在目前这个新的交通和地理条件下,特别是在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房价波动新趋势看,市场已经对这个争议给出了清晰的结论,那就是:大都市圈。

巴曙松教授总结强调,如果国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调坚持下去的话,未来如何配置资产就变得非常重要,建议大家重新考虑自己的资产配置问题,从房产主导向多元化转变,通过不同资产的总和平抑波动,获得稳健的增长收益,赚“让自己安心的钱”。

而具体应当怎么做,巴曙松教授认为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投资顾问有足够的经验与可信赖的专业给予中肯解答。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投资顾问表示,做好资产配置,关键在于三点:第一点是“想花钱会有钱花”,那也就意味着你至少要留出自己的紧急备用金,应对未来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到的一些意外。第二点一定要提醒大家,那就是要做好保险和信托,比如说兴业银行现在正在做的家族信托,做好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的隔离。第三,优选一些好的权益类的投资配置,当市场上涨的时候你不会被红利落下,而当市场出现风险时,又能保障资产的安全和收益的稳健。

巴曙松教授进一步提醒道,人的一生大概能遇到四五次大的机会,抓住一次能晋升中产,抓住两次就进入富裕中产了,而这样的机会都是以十年计的,不可能每天都有机会,所以做好平时的资产配置组合才是重点。

一位中年客户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有一千万资金资产,现在应当怎么配置?

巴曙松教授的答案是:一个资产配置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这需要评估包括你现在的家庭结构、事业发展阶段、愿意承担多大风险、预期的收益是多少等一系列因素。他建议,与这位提问客户同样45岁上下的男士,这个年龄正处于人生巅峰期,接下来就是走下坡路了,所以应当改变过去不断地加码、不断扩张的“创富”做法,开始要把“守富”做好,把全家老小的保险、信托等做好的同时,用于进攻型投资的资产配置不要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