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绿色之路>>赤道原则推动可持续发展

赤道原则推动可持续发展


       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率先迈出中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是国际金融机构项目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工具和行业基准。


       根据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对融资项目按照潜在的环境社会风险和影响程度分为高(A)、中(B)、低(C)三类,并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项目开展不同程度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审查,在此基础上要求借款企业针对风险点编制《行动计划》并写入借款合同。此外,赤道原则还强调银行在放款后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持续性监测,并定期披露银行的赤道原则实施情况。


       上市以来的十年间,兴业银行以引入赤道原则为契机,在实现该原则“本土化”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借鉴赤道原则这一国际通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框架及其整套方法、工具,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业务流程、技术体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把对于社会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应对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模式融入业务管理体系,顺利完成了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兼顾各相关者利益,再到倡导环境、社会、经济的统一和谐和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理念三段式飞跃,以“寓义于利”社会责任实践观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融入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构建适合经营转型和创新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走上了一条“从绿到金”的兴业特色之路,在服务实体经济上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截至2016年末,兴业银行累计对973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其中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共计316笔,所涉项目总投资8715.75亿元,赤道原则项目资产质量保持优良,不良率仅为0.089%,远低于行业不良率。


       多年来,除了在国内持之以恒与同业分享绿色金融经验,兴业银行还应国际金融公司(IFC)邀请,积极走出国门,与情况类似的越南、泰国、蒙古等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同业分享交流,体现了兴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在新兴市场国家产生的示范效应。同时,积极参与赤道原则第三版等国际可持续标准制定,呼吁推动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机构采纳赤道原则并发挥其话语权等建议,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中国银行业的声音,维护了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的话语权。


       采纳赤道原则8年来,兴业银行获得来自国内外权威媒体、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的赞誉和肯定,在国际国内权威机构组织的各项评比中,获得“年度亚洲可持续银行奖”冠军、“优秀自然保护支持者奖”,成为唯一一家荣膺“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的金融机构,并连续六年荣获中国银行业“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五度蝉联“中国最佳企业公民”。




       案例:


       2013年,兴业银行为东南地区某铁路支线项目提供数亿元人民币贷款,用于铁路以及配套工程建设,该笔项目融资总投资达22亿元。根据项目相关材料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会产生污水、固废、噪声等污染物的排放,项目建设涉及到一定数量的征地拆迁,铁路沿线分布有重点保护动植物。兴业银行根据赤道原则的相关规定,将其归为适用赤道原则的B类项目融资。


       兴业银行按照赤道原则的要求,聘请专业环境与社会专家机构实地展开环境与社会尽职调查,通过文件审阅、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以及网络检索等方式详细了解项目建设、管理、运营情况,对照国际金融公司(IFC)绩效标准评估项目赤道原则符合性,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通过环境与社会风险尽职调查发现,项目建设和企业管理基本符合赤道原则绩效标准,也遵守了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但在某些领域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项目涉及的陆地和海域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已顺利完成,企业还为后续可能涉及的安置补偿预留了费用,但依照赤道原则和IFC绩效标准,企业与沿线居民间的沟通、协商机制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于企业及时了解沿线民众意见,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项目影响区域内有少量国家、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虽然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对这些动植物产生的影响不大,但仍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设置监测和保护设施。此外,企业个别行政许可办理落后于项目建设进度,需要尽快补充办理。


                                            兴业银行赤道原则大事记

2007-2008


        首次接触——2007年6月,赴英参加英国《金融时报》(FT)与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举办的“全球可持续银行奖”颁奖典礼,首次接触赤道原则。


        决策层决定方向——2008年6月28日,兴业银行董事会全票通过《关于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议案》。


        高管层落实决策——2008年7月17日,成立赤道原则工作领导小组,董事长高建平任组长,并在法律与合规部增设可持续金融室。


        正式宣布采纳——2008年10月31日,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国家层面认可——2008年12月,在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会上,中美双方对本行采纳赤道原则表示欢迎。


        全行管理层参与——2008年12月18至19日,召开第一次全行范围的“赤道原则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了赤道原则及其在本行的落地工作安排。


2009-2010


        全行知识普及——2009年5月,编印《赤道原则解读》手册,在全行范围内推广普及赤道原则,提高全行人员对赤道原则的认知度,并在此后持续通过内部制度体系、专题培训、项目现场培训、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赤道原则执行报告、官网专栏、微博等方式持续开展能力建设。


        制度体系建设——2009年,发布一系列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管理制度,初步完成赤道原则制度体系构建。


        对外窗口建设——2009年7月,兴业银行网站开设“可持续金融”栏目,作为可持续金融对外宣传的窗口。


        向新兴市场传导——2009年8月14日,兴业银行与到访的越南绿色信贷代表团交流赤道原则实践。


        全面对话非政府组织——2009年12月,兴业银行应邀派员参加“NGO 参与倡导绿色信贷工作坊”,与34家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对话


        首笔项目落地——2009年12月22日,兴业银行在福建省永安市召开中国银行业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宣布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正式落地。


        制度体系完善——2010年下半年至2013年底,兴业银行持续开展赤道原则制度体系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并进行优化调整。


        “回头看”再论证——2010年底,兴业银行选取若干实施赤道原则的重点分行开展“赤道原则执行一周年‘回头看’分行调研”,对赤道原则实施后评价。


2011-2013


        电子化流程建设——2011年1月,兴业银行完成“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模块”电子流程的开发建设并上线运行,有效提高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水平与效率。


        新媒体应用——2011年8月,兴业银行以“兴业银行赤道原则微博”为名正式开通新浪微博并获得新浪认证。


        首笔自愿适用项目落地——2012年1月上旬,兴业银行首笔自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靖边西蓝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在西安成功落地。


        国际事务中的中国声音——2012年11月,兴业银行与亚洲及大洋洲赤道银行共同提交一份旨在“关注并促进不同市场国家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公平参与赤道原则事务,呼吁推动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机构采纳赤道原则并发挥其话语权”的战略发展提案。


        不断规范与提升——2013年6月4日,《赤道原则》(第三版)正式颁布,由此启动本行赤道原则制度体系全面优化工作序幕,发布适应新版赤道原则实施的项目管理办法等。


2014-2016


        加强执行一致性——2014年,依据赤道原则协会发布一系列实施指导文件并结合本行实际,及时发布了相关实施指导意见。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2014年,还继续配合赤道原则协会工作,包括协助推出新版赤道原则中文版、参与赤道原则执行注释讨论等。


        升级电子评审系统——2015年,对赤道原则项目评审系统进行维护改造,并加强系统间数据共享与有效获取。由此,赤道原则项目认定流程和时间较以往缩短一半,系统便捷性和准确性有效改善。


        提升内部执行力——对赤道原则实施开展了内控合规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梳理了兴业银行赤道原则工作成效,发现内控管理中的潜在缺陷,及时优化赤道原则项目管理流程。


        加强赤道原则研究——形成25万字专著《从绿到金:基于赤道原则的银行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是兴业银行赤道原则的实践总结与经验结晶。


  2007年12月,高建平董事长会见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先生


    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在北京宣布正式采纳赤道原则


                                            FT2007年度可持续交易奖


                                          FT2009年度亚洲可持续银行


中国银行业  “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