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赤道原则”中国探路者

“赤道原则”是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判断、评估和管理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行业标准,对制造业、化工、能源、基础设施等62个行业在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与解决途径做出规范。全球五大洲已经有60多家银行宣布加入“赤道原则”,不过在中国这一数字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而兴业银行正在试图成为“赤道原则”在中国的探路者。7月1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关于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议案》,授权高级管理层推进加入“赤道原则”的各项工作,更好履行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由此,兴业银行成为首家公开表态将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中资银行。

兴业银行这一举动具有标志性意义。这家银行为整个中国银行业传递出这样一个积极信号:在整个金融行业占有绝对权重的商业银行,已经逐步意识到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这种责任的承担将具有可操作的实现路径,那就是开始利用先进的金融技术来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凭借在国内首创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成功树立中国“绿色信贷”先行者与倡导者形象后,兴业银行正向着绿色金融的纵深领域不断探索。

业内领先的绿色信贷

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于2006年5月在国内率先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这一“绿色信贷”产品。该产品推出后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双方预料,一期合作4.6亿元的额度,在短短11个月内全部用完。今年2月25日,兴业银行与IFC在北京签署了二期合作协议,不仅扩大了贷款额度,而且拓展了融资适用范围。

截至今年6月底,兴业银行已累计在全国14个省和直辖市开办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业务,共支持了69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累计达21.53亿元,可在我国实现年节约标准煤236.47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656.97万吨,相当于关闭13座100兆瓦的火力发电站。

IFC全球副总裁瑞凯特女士(MSRachelKyte)认为,绿色信贷是中国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兴业银行在节能减排融资方面取得的成功,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要让企业知道废气也能变美金。”兴业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朱力勇在推广节能减排理念时,总是这样不遗余力,“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用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知道,节能减排技改投资,不仅能够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还能带来真正的实惠。”

在绿色信贷领域,兴业银行的步子是既走得稳,又迈得快。当记者问到节能减排贷款的不良率时,“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这个数字是零。”朱力勇回答得很干脆,“根据我们对贷款企业的持续跟踪,目前没有出现不良的倾向。”而从贷款余额上看,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节能减排贷款的投放比去年全年增加了2倍多。实际上,兴业银行已经宣布“十一五”期间将推出总额为100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贷款。

兴业银行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主要面对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通常缺乏抵押品,并且很难满足担保要求,而节能减排贷款通过侧重考察第一还款来源的有效性,科学分析项目的现金流,大胆创新并运用信用增级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比如深圳相控,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垃圾填埋场沼气回收和能源利用的企业,在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沼气,过去都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加剧温室效应,而深圳相控通过回收沼气加以利用,把温室气体变成了电。此外,该项目获得了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核准,通过减排额度(CERs)交易,还有一笔可观的附加收益,是货真价实的“废气换美金”的生意。该公司董事长余元旗博士这样回忆:“因为抵押品不足,这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曾经四处求贷无门,而兴业银行看到了项目带来的多重效益,最终使企业及时获得资金并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帮助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背后,是银行专业能力的提升。朱力勇表示:“与IFC合作,更重要的是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比如说,现金流、内部报酬率等财务数据,从银行的角度怎么去分析,如何以更全面、更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这是最核心的地方。”

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兴业银行已经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可推广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初步确立了在绿色信贷领域的独特竞争优势。也因此赢得了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组织的肯定,树立了中国可持续金融先行者和倡导者的良好形象。去年6月,在英国《金融时报》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举办的“2007年度可持续银行奖”评选活动中,兴业银行获得“新兴市场可持续银行奖”和“可持续交易奖”两项提名,并最终荣获年度“可持续交易银奖”,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商业银行。

渐行渐近的“赤道原则”

节能减排融资的开发和推广,为兴业银行带来的不只是产品经验和风控技术,更有逐步深化的可持续金融理念。“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对银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这是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先生提出的公司治理理念。更好地履行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已经成为兴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5月,兴业银行与IFC合作在国内首创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

2007年10月,兴业银行正式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UNEPFI),郑重承诺遵循相关环境法规,将环境因素纳入商业决策的考量范畴,支持可持续发展。

2007年11月,兴业银行与IFC、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金融时报社在北京共同举办“2007‘节能中国'高层论坛暨‘绿色信贷'创新研讨会”,积极倡导绿色信贷。

就在一个多月前,兴业银行董事会通过了《关于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议案》。

回顾兴业银行践行绿色金融的足迹,兴业银行法律与合规部总经理华兵表示:“在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融资产品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银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步把可持续金融提升到银行战略层面来考虑。去年,了解到‘赤道原则'的时候,感觉其宗旨同我们的经营理念很契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时就想结合自身绿色信贷的实践尝试去接纳‘赤道原则'。”

机遇与挑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按照惯例,一旦银行宣布接受“赤道原则”,成为一家“赤道银行”,这家银行就必须对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核,并对客户的环评报告、行动计划、环境管理系统等进行核查。

同时,“赤道原则”还为“赤道银行”建立内部环境与制度体系并适当执行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基准和框架。也就是说,接受“赤道原则”后,银行同项目融资相关的制度框架和业务流程都要作相应的调整。根据现行的“赤道原则”文本规定,“赤道银行”要对适用的融资项目,按照潜在的环境社会风险和影响程度分为高(A)、中(B)、低(C)三类,此后还要结合上述项目分类,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持续性的监管,并定期披露银行在“赤道原则”方面的实施情况。

从今年3月份开始,兴业银行就与IFC、巴西伊塔乌-大贝贝亚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等已加入“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开展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就采纳和实践“赤道原则”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对银行在“赤道原则”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困难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评估之后,兴业银行管理层认为:虽然采纳“赤道原则”后,在短期内可能会限制业务规模,但有利于优化项目结构;虽然严格借款人社会与环境责任可能导致客户量短期减少,但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的客户;虽然可能面对国内外环保及社会规范存在的差距带来的执行困难,但有利于广泛吸收先进经验;虽然将承受多方监督体系的严格监督,但有利于促进规范经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银行业务流程,但其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

“采纳‘赤道原则'是兴业银行董事会针对全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银行的公司治理和自身能力都会因此得到全面的提升。”作为兴业银行“赤道原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负责人,华兵深有感触。

“加入‘赤道原则',某种程度上不仅是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是银行在帮助客户提高其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管理能力。”通过对项目的评估与监测,银行将帮助客户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起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以加强客户规避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促进兴业银行的业务转型。”虽然从短期来看,加入“赤道原则”可能会失去一些业务机会,但从长远来看,最终带来的将是客户质量的优化和业务转型。而这正是兴业银行基于全行战略转型的宏观思考。

记者从兴业银行了解到,目前该行已经搭建起一个跨部门联合工作小组,共同起草兴业银行关于采纳“赤道原则”的工作蓝本,并组织分步实施。对于兴业银行来说,他们探索绿色金融的新的征程正要开始。(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