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金融:兴业的商道逻辑

时间:2010-09-06 来源:董事会

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现有的经营理念和商务模式也开始了深刻反思——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商业逻辑才能统一社会价值和企业价值?什么样的商务模式才能创造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如何创新才能避免“非理性冲动”?对于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进行这样的思考尤为重要。

近年来,兴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界掀起了一股“绿色金融”的热潮,还推出了一系列商务模式创新的举措和探索。在看似纷繁复杂的创新方式背后,其可持续金融的商道逻辑清晰可见。

高建平: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在气候问题已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条件,尽管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推动经济、环境、社会与企业的协调发展,处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的关系依然是一道难题。

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果真难以两全吗?一些身负责任感的商业先锋的可贵实践让人们不再感到如此悲观,兴业银行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兴业的实践给出的启示是,在一个治理秩序良好的社会中,企业寓义于利,即通过提供符合社会诉求的产品和服务来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创造商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新主张

《董事会》:兴业银行22年前发轫于东南一隅,在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变迁中异军突起,跻身国内十大银行之列,其间的绿色金融实践备受瞩目,这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推进?

高建平:本行历来关注企业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办行伊始就明确树立“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的经营宗旨、“依法经营、稳健经营、文明经营”的经营方针,以及“国家要税收、股东要利润、员工要吃饭、企业要发展”的经营理念,这是一种比较朴素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后,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大力推动的以商务模式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绿色金融,应该说是本行多年来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的一次全面升华和集中体现。

从实践情况看,绿色金融不仅没有成为本行的财务负担,还为本行开创了新的业务领域,带来了优质的资产和新的收入来源。而且,通过深入发掘绿色金融的本质内涵,绿色金融理念即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指导银行经营管理、再造业务流程的核心理念。

《董事会》:没有夕阳的产业和企业,只有夕阳的思维。这一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理念,兴业银行是如何逐步认知的?

高建平: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来源于本行多年实践的积累和对新的、更具竞争力的商务模式的不懈探索。在多年的经营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致力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银行创造百年基业、取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企业是社会的一个个体,它不能脱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和发展,只有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紧紧地维系在一起,企业才有永续发展的可能性。我们相信,我们负责任地对待社会、对待我们的利益相关者,也会得到社会公平的回报。

2006年,在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探索开发节能减排贷款这一绿色金融产品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这种创新产品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新型商务模式的竞争力;此后,在产品推广过程中,通过与政府、企业乃至社区、非政府组织的深入交流与互动,我们逐渐触摸并理解了绿色金融及其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并逐步将这种理念引入到公司治理层面,提出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现方式,并努力以此推动银行商务模式创新。

《董事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商务模式的创新,更不可或缺鲜明的价值主张,兴业银行希望通过产品、服务、回报,向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

高建平:在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倡导这样一种价值主张:

首先,银行要以股东的稳定回报为责任,悉心经营股东投资,以价值增长满足股东的根本利益要求;第二,银行要以服务客户为宗旨,正确把握客户需求及其变化,竭尽所能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增长,帮助客户可持续发展;第三,银行不仅要提供员工的基本劳动报酬,而且应以员工成长为己任,尊重员工及其价值贡献,始终致力于提升员工成就感,帮助员工实现成长;第四,银行要树立良好的同业竞争合作观念,这种竞争不是两败俱伤,更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要实现竞合基础上的双赢或多赢;最后,银行要守法合规和遵从最高商业道德,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董事会》: 如何实现所认知和主张的商业价值呢?

高建平:价值主张最终要通过具体的经营行动来实现。对兴业银行而言,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种商务模式创新原则,即以正确的方式经营业务,了解并及时处理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问题,充分利用银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优势和影响力,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关注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年来,我们坚持这种实践,不论是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还是同业合作的“银银平台”,都是近年来本行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商业价值的典型案例。

“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方式

《董事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现办法有很多,如何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高建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方法受制于企业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化、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核心决策层的经营理念等各种内外因素。在具体方法上,应该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要适合时代和环境的要求,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用比较抽象的理论概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古典型、反应型和战略型。古典型认为企业应该坚持股东至上,企业惟一的责任就是为股东合法地赚钱。反应型则是迫于社会压力,被动制定责任守则,或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认证等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战略型则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履行社会责任,即通过实施产品或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等价值链创新活动,使企业自身的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并且在致力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寻求商机,推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三种类型是一个渐次发展的过程。

《董事会》: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方法似乎最具优越性,也最适合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高建平: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方法是在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具备相当的资源、技术和经济实力后而演化形成的一个发展阶段。战略型方法通过积极主动的管理,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商务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社会责任意识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成为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商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企业特别是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而言,采取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方法既符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董事会》:那么,兴业银行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战略型社会责任观?

高建平:只有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同时获取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本行提出“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履行方式,即“将社会责任与银行自身业务相结合,落实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具体环节,并且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寻找商机,探求一种可持续、可发展的银行与社会共赢的商务模式和社会责任实践模式”。通过确立这种战略型社会责任观并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推动,我们希望在获取合理的商业利益的同时,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绿色理念:兴业的播种和耕耘

绿色理念作为兴业银行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在偶然之间就形成的,而是随着兴业银行的成长而逐步产生并深化的。兴业银行成立20多年来,实现了从地方银行、区域银行、全国银行到上市银行的四级跨越,其公司治理理念也经历了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兼顾利益相关者,并最终到倡导以多种方式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三阶段发展与跨跃。推动公司治理理念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到企业微观运行机制,公司法规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内在的推动力很重要的一点则是来自于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

第一阶段:股东利益至上

这一阶段是从1988年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顺应国家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兴业银行通过发起人出资设立以及吸收新投资者入股的方式不断扩大股本,为银行早期的发展奠定基础。此时,兴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股东利益最大化,并集中体现为较高的股利分配率,让股东分享银行成长收益。

兴业银行在成立伊始即按照股份制形式组建,这在计划色彩尚比较浓厚的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使兴业银行与市场具备了天然的亲和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在那个时代,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在我国仍然是十分模糊的,如何构建完备的公司治理体系并无前车可鉴,兴业银行等国内最早一批的股份制试水者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当时的兴业银行虽然引入了现代公司治理基本架构,但囿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公司治理理念和公司治理运作尚难称完善,在公司利益取向上更多体现股东的利润诉求,难以充分考虑到银行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直至2000年,兴业银行每年的利润分配率多在70%左右,对于资本充足率和长期积累考虑较少,更遑论提高内部积累率以支持银行快速发展,提高坏账覆盖率以防范风险、支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阶段:兼顾利益相关者

2000年以来,兴业银行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其经营既得益于股东、客户、员工、社会等的支持,而其经营成果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此,其公司治理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股东层面,还应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

近1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金融业改革逐步迈向深化,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经过自身发展的战略优化,正一步步从传统的政府机构附属物走向市场化、多元化经营的新阶段,初步实现了“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构想。特别是在公司治理方面,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更为健全,资本市场对银行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显现,与国际先进同业相比,公司治理开始从“形似”逐步走向“神似”,公司治理日臻完善。

这一时期,也是兴业银行全面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十年。2001年和2003年,兴业银行分别对国内外投资者进行了两次私募,股本由15亿增加到39.99亿,股东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董事会结构和功能趋向完善,从而引导兴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提升。

2000年,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兴业银行提出“建设全国性现代化银行”的发展战略,全面拉开全国化发展的序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兴业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达到了30亿,这次增资扩股对象以省外大型工矿企业为主,包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国华能源、宝钢集团、香港招商局等,也包括了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如七匹狼公司等。

股东结构的多元化,使兴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的利益诉求上发生了改变,银行从经营的指导思想、发展策略、业务流程、利润分配都反映出了这种变化。在利润分配方面,开始强调股东即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利润分配率相应调整,保持在25%左右。此后,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跨入新世纪后的强劲增长,兴业银行在全国以每年新建3到4家分行的速度快速扩张。

2002年,新一轮的资本补充又提上了兴业银行的议事日程,这一次兴业银行选择的是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在当时,多数银行的资本补充都首选公开上市,兴业银行经过审慎研究,认为比融资更重要的是应该着力改善股东结构,夯实公司治理的基础,决定采取先引进战略投资者后上市的策略。

经过艰苦的谈判,2003年12月,兴业银行同香港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GIC)签订增资9.99亿股、融资26.973亿元人民币的入股协议,这在当时是国内商业银行一次引进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涉及金额最大的一宗交易协议。

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尤其是独立董事和外资董事的引进,对于优化董事会的知识结构和改善公司治理基础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兴业银行逐步转变为一家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经营模式接轨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在这一阶段,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兴业银行采取了实实在在的举措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如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投保高管责任险、银行财产险,不良资产率逐年下降,拨备覆盖充分,有效地维护了银行和利益相关者权益,保障股东投资收益和广大金融消费者利益。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职业规划,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促进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做负责任企业公民等。

第三阶段:以多种方式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尤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兴业银行进一步思考利益相关者与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履行银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的公司治理新理念,从源头上夯实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006年5月,兴业银行与IFC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在国内首创推出能效融资项目。能效融资合作协议将兴业银行与IFC的市场化融资优势、公用事业服务优势和风险管理优势等融为一体,针对中国在节能技术运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融资需求,创造性地引入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根据协议,一旦贷款发生不良,IFC愿意根据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本金损失,从而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这是IFC首次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推行能效融资项目,也是兴业开发和推广绿色信贷产品的一次崭新尝试。

此前,由于能效融资项目所在的行业往往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两高一资”限制领域,在新的配套政策没有出台之前,商业银行会感到不少掣肘。同时,由于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碳交易市场,相关交易规则也不明确,这使国内金融机构很难深入开展这项业务,许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项目因为得不到资金支持而难以开展。当兴业银行就能效融资项目与国际金融公司接触时,兴业银行的决策者们敏锐地意识到了其商业机会和社会效益,展现出了出色的战略把握能力。高建平董事长当时即明确指示“要把能效融资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影响”,这为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事业定了基调。

始于2006年的能效融资项目一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该项目下,兴业银行为中国51个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了逾1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项目涉及工业锅炉改造、余热回收、汽电共生和汽电冷三生项目、节电以及工业能源利用的优化项目等,并开发和成功运作了7种节能减排业务模式,包括企业节能技改贷款模式、碳金融模式、节能服务商模式、融资租赁公司模式、买方信贷模式、能效设备供应商增产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模式。

2008年2月25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在北京签署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二期合作协议,协议约定IFC将为兴业银行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本金风险分担,用于支持兴业银行发放15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

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对于兴业银行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产品、新利润来源,更重要的是,兴业银行由此叩开了可持续金融的大门,推动了公司治理和经营理念的升华。

2007年1月份,兴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权结构由区域化走向全国化、国际化进而社会化,最终基本形成了结构多元、比例恰当、优势互补、和谐匹配的股东格局。成为公众上市公司,使兴业银行有了更大的舞台,也具备了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经历了近几年在全国风起云涌的社会责任运动的洗礼之后,兴业银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更成熟的社会责任观念,注重通过寓义于利的方式,将责任理念融入到银行产品和服务中,通过提供符合社会诉求的金融产品奉献社会。

目前,兴业银行逐步形成了内部治理各层级权责明晰、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良性治理格局。2007年7月,兴业银行成立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高建平任组长。通过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工作机制,加强对可持续金融的组织协调和推动,系统推进社会责任工作。兴业银行第六届董事会将“研究拟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监督、检查和评估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作为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的一项职责予以明确,并将其正式写入新修订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工作规则》,确认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银行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并用以指导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兴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纳入银行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可持续金融创新,如国内首创低碳贷款产品,国内首家采纳赤道原则、成立可持续金融专业营运机构等,实现了从能效融资到赤道银行的跨越发展。

截至2010年7月末,兴业银行已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607笔,金额346.75亿元,提前实现了该行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三年(2008-2010年)投放100亿元”目标。这些贷款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1513.81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118.40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68.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6373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500.5万吨,年节水量2254.26万吨。而且,自兴业银行开办该业务以来,所有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迄今未发生资产质量问题,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为零,且贷款利率水平参照同期市场基准利率略有上浮,其贷款收益水平在中长期项目中处于较高水平。如果说,兴业银行播种的是“绿色”的社会责任,今天已经收获了沉甸甸的“金色”效益。

商务模式创新:创造企业新生态

商务模式本质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是连接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桥梁。商务模式为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顾客、其他合作伙伴,企业内的部门和员工等提供了一个将各方交易活动相互联结的纽带。一个好的商务模式总是能够体现为获得其利益相关者认同的独特的企业价值。

实践中,兴业银行致力于在可持续金融理念指导下进行商务模式创新,如国内首家采纳赤道原则、成立可持续金融专业营运机构、创建银银平台合作模式、推动跨行现金管理服务等,这些致力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商务模式的创新,将银行的公司治理、产品服务、信贷与同业业务、风险控制体系集聚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企业生态,并逐步形成了兴业银行的差异化特色和竞争优势,为其可持续发展输入了不竭的动力。

银银平台:合作共享的双赢机制

银银平台建设,是兴业银行近几年以可持续金融理念所着力打造的业务模式之一,在业内已经拥有较大的优势。对此,兴业银行李仁杰行长认为:“未来我们肯定会走社会化道路,有优势的包进来,劣势的包出去,重要的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这句话看似平朴,却反映了当今时代里,银行在争取发展空间上的柔性化思维,不是仅靠僵化地扩大规模和增加分支机构,而是要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来取得银行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向记者介绍说:“银银平台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尤其是面向众多中小银行的业务,把兴业银行所能掌握的资源整合到这一平台上,然后统一地提供产品和服务给这些客户,也就是说这些银行和兴业银行合作,可以在传统业务上得到支持,同时也能在创新的业务上得到支持,比如说我们做的柜面通、IT、代理接入、黄金交易的代理等等。相比其他银行,可能我们的产品更丰富一些。”

银银平台是兴业银行对银行类金融同业客户提供整体服务的品牌名称,着重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形成策略联盟。银银平台主要以城商行、城信社和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为服务对象,在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输出、融资服务、外汇代理、资本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金运用、培训交流等八大业务板块与同业客户开展合作。

对于银银平台这种业务模式,曾有业内人士包括一些银行分析师认为,作为一种同业业务模式,资金拆借虽然数量大、成本低,但是相对于一般的公司和个人客户稳定性差一些,比较容易受货币政策等各种金融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然而,3年的实践及其成果证明,银银平台通过与中小银行结成战略联盟,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减少了中小银行的重复投资,延伸了银行的服务网络,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有着很大的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

推动业务创新。银银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出各类创新产品,如信用卡代还款、代理黄金交易、包入中小银行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电子银行等等,其基本模式是利用中小银行与兴业银行在产品、资格、网点、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输出兴业银行的各类成熟产品、管理和技术,是兴业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之一。

延伸服务网络。通过与中小银行合作,共同拓宽服务网络,为平台参与各方提供更多的网点服务便利和更优质的整体金融服务。经过3年多的发展,银银平台柜面通、柜面互通目前已联网46家银行,连结网点达到12000个以上。

创造独特的服务模式。银银平台在国内首家将中小银行类等金融同业作为重要的客户群体开展营销和服务,将管理、科技、业务流程等也作为可输出的产品,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同时,银银平台建立起超越竞争,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着眼于提升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

银银合作理念可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瀑布,瀑布的上游和下游存在着落差,因此形成了壮观的瀑布,兴业银行和广大中小银行之间也存在着落差,包括在机构网点、人才队伍、业务资格、产品服务、管理能力、IT技术等等,因此兴业银行可以将存在落差的部分包装成产品向中小银行输送,只要落差存在,银银合作业务就能够源远流长,不断“流动”,产生效益。

目前,兴业银行以银银平台为主导,包括科技管理服务输出、支付结算、资金应用、财富管理、外汇代理、融资服务、资本与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综合培训等八大板块在内的银银合作已成为一个体系。例如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经营地域受限的情况,兴业银行推出银银平台柜面通业务,通过系统联网互相开放网点柜面资源,既解决了联网客户异地存取款难的问题,实现其走向全国的愿望,又延伸了兴业银行的网点服务,实现了双赢合作。再如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缺少理财产品业务资格,面临客户、资金不断流失的情况,兴业银行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银银平台项目下的代理理财产品销售业务,帮助合作银行丰富产品线,稳住高端客户。又如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IT技术落后的情况,依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业务系统和精干高效的IT技术人员,推出了科技管理输出服务,致力于跨越式地提高合作银行的IT技术水平。 

正如甫瀚董事兼大中华区企业风险管理及金融风险战略与管理业务主管黄家胜所说,虚拟网点的数量与质量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竞争的主要焦点。从表面上看这是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上的竞争,实质上却是后台高科技的金融电子化自动化水平的竞争,是高级金融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技术装备的更新、升级和现有设备完好的使用率,将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良好形象的重要特征。事实上,银银合作业务,拓宽了国内金融机构间合作思路,已经为兴业银行及国内同业开辟了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整体来看,银银平台对于兴业银行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业务创新、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综合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是兴业银行运用差异化的竞争手段突破金融产品同质化的“怪圈”、驶入广阔的“蓝海”的重要手段。

银银合作的平台,给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小银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及其自身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变化,郑新林总经理介绍说,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中小银行的IT系统建立后,其现代银行的雏形已经搭建起来;兴业银行的管理随着IT系统的建设输出到这些中小银行;为其建立了代理支付结算系统,帮助中小村镇银行把支付系统的通道打通;兴业银行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给村镇银行,都是通过建设IT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

同时,银银平台建立起超越竞争,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着眼于提升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带动中小银行共同迈向经营管理现代化之路,也成为了兴业银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为帮助国内广大村镇银行突破支付结算瓶颈、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兴业银行在“银银平台”品牌下持续推出各类创新产品,为村镇银行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致力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支付结算网络支持,共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近日,随着浙江乐清联合村镇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行号获得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通过兴业银行代理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正式投产的村镇银行已突破10家,加上正在进行代理接入支付系统联调测试的另外5家村镇银行,至今兴业银行已与国内15家村镇银行开展代理接入支付系统合作。

兴业银行为国内村镇银行提供代理接入支付系统服务始于2009年下半年,首家合作银行为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2010年3月,兴业银行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升级推出客户端模式,使广大村镇银行免于系统开发、改造和硬件设备购置,节省了大量系统建设及运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系统投产上线效率,同时该行还为村镇银行提供系统操作培训等增值服务。代理接入支付系统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村镇银行欢迎,短时间内即有10多家村镇银行与兴业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还包括目前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东莞长安村镇银行。

除代理接入支付系统服务,兴业银行积极为村镇银行提供科技输出等服务,目前已为5家村镇银行提供了核心系统建设和托管运维服务,并与6家村镇银行签署银银平台柜面互通合作协议。

兴业银行今年以来将村镇银行作为其银银平台服务和拓展的重点目标,主推支付结算和科技管理输出两大服务产品,希望为广大村镇银行突破支付结算瓶颈、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功能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服务三农践行自身企业社会责任。

项目融资:落在实处的绿色金融

凭借在国内首创推出的能效融资项目,兴业银行树立了中国“绿色信贷”先行者与倡导者形象。成功的尝试使兴业银行决心向绿色金融的纵深领域继续探索。2006年末,兴业银行就已经开始了对赤道原则的研究,在经过多次研讨和充分论证以后, 最终于2008年10月31日正式宣布成为赤道银行,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赤道原则》的目的是为实施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共同的实施与其项目融资活动相关的内部社会及环境政策、程序和标准的基础和框架,以确保所提供融资的项目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开发,从而尽可能避免融资项目对生态系统和社区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些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就必须采取措施使负面影响得以减少、缓释,或适当给金融机构、融资者和相关利益方予以补偿。实施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承诺只向符合《赤道原则》的项目提供贷款,在提供项目融资时必须对项目开发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审慎的审查,并要求客户反映合理的环境管理的做法,且表明其在今后寻求融资时仍会遵循赤道原则的要求。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化发展,新赤道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推进金融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为了推动赤道原则的落地,2008年,兴业银行专门成立了可持续金融室,负责符合赤道原则贷款项目的审查。这一部门不仅负责赤道原则的落地,还肩负包括可持续金融产品和管理的事务,包括对内与对外的培训、审查、宣传、交流、制度建设、项目审查等各种运作。

赤道原则的落地,并非简单地设置相关的职能部门,2009年是兴业银行落实赤道原则的过渡期,这一年,兴业银行整合了一切资源落实赤道原则制度的构架,内部管理流程的更新等。兴业银行所做的,比赤道原则的要求更多,也更深入。

负责赤道原则落地实施工作的兴业银行副行长康玉坤向记者介绍,赤道原则首先是一套风险管理的工具,它要求银行在信贷活动中的各个阶段,要遵守环保的原则,进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兴业银行而言,赤道原则的落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为,包括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包括透过文化来落实,包括从制度上、流程上来实现。兴业对赤道原则的落地是逐步铺开的,一点点铺开的,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的需要,但是他们一点点把这种理念贯穿到全员的文化当中去。从项目上来看,赤道原则要求满足1000万美元标准这个项目融资,实际上,兴业银行鼓励把在1000万美元之下的项目或者是非项目融资,都按照赤道原则精神进行管理。

谈起两年来的感受,康玉坤颇有感触,有的企业比预想要好得多,它们很理解也很认同这种理念;有些企业刚开始可能有些抵触,经过沟通后很愿意配合;当然也有些企业不肯接受。“如果企业最终没有意愿的话,我们就不会介入相关项目。”

2009年12月22日,兴业银行在福建省永安市召开“中国银行业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其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福建华电永安发电2×300MW扩建项目正式落地。此举标志着中资银行已实现从规范内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到落地具体项目实践的转变,表明可持续金融在中国的实践得到进一步深化。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彪斌表示,尽管是从零开始接触赤道原则,但这一国际化工具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此前他们没有想过会有一家银行能够为企业提出诸如“建立社会与环境管理体系”、“为每个岗位准备职业安全操作手册”这样具体的专业化建议,而且帮助企业制定《行动计划》,分期分批针对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采取缓解和监控措施。在企业看来,赤道原则影响的不仅仅是项目本身,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截至2010年6月末,兴业银行共对12笔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完成环境与社会风险审查,包括A类项目1个,B类项目11个,项目投资总额约65.77亿元。

如果说其他银行还停留在比如说对高污染行业,对绿色信贷业务范围内的业务是依靠通过给予一些特别的更多一些的政策优惠来实现绿色信贷的话,那兴业银行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兴业银行自上而下地从公司治理、从企业文化、从赤道原则落地、从制度的建设和推动以及整个银行系统资源的运用上来思考这个问题,朝这个方向努力。

风险管理:嵌入环境因素的全面革新

通常人们关注的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是源自经济系统内部要素的风险类别,如利率、汇率、行业风险等等,而对源自经济系统之外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较少关注。

环境与社会风险是金融机构经营所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如果管理不善将给金融机构造成直接损失。重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粗放型金融发展模式,将导致所处环境遭受到破坏,也将影响金融机构的声誉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环保、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并不对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二者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银行应该对风险管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与近几年我国监管部门强调的绿色信贷有所不同,赤道原则不仅考虑了环境风险,还考虑了其他社会、人权等综合风险,是银行业社会责任的完整体现。相比绿色信贷,赤道原则的参与者也更广泛,不仅包括赤道银行、融资人,还包括社会中介组织、项目所在社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社会力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赤道原则不仅要求融资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方案和行动计划,还要求银行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方案和行动计划。可以说,在赤道原则下,赤道银行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了项目融资的环境管理和社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是构建商业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便捷高效的工具系统。

兴业银行宣布加入赤道原则之后,制定了为期一年的赤道原则落地工作计划,逐步建立符合赤道原则要求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

一是全行高度重视和战略支持。兴业银行董事会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为实施赤道原则提供政策指引,同时成立了以行领导为核心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并特设环保官员,自上而下地推动实施赤道原则。

二是组织落实。兴业银行参照国际赤道银行的先进模式,相继成立了可持续金融室和可持续金融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其中前者作为管理部门,专司环境社会风险的管理,后者负责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等领域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

三是改革银行内部的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确保可持续金融的各项原则和标准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和落实。按照赤道原则的要求,完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赤道原则项目管理办法和分类指引、环境与社会风险专家评审规范,以及配套的一系列调查工具、分析工具、风险监测工具和法律文本;建立全行联动机制,明确全行各个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的具体责任、工作要求和安排;加强内部能力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可持续金融培训,编写可持续金融简易读物,并发给全行每位员工,在全行深入普及可持续金融知识;建立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专家库,为可持续金融的实施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四是做好业务规划,开展产品创新,提高可持续金融的实际成效。兴业银行制定了可持续金融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正式进入碳金融和环境金融市场,以节能减排贷款、购碳代理、碳交付担保、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代收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股权投资管理等业务为重点,广泛开发碳金融和环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延伸可持续金融的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规模和成效。

五是广泛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兴业银行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扩大可持续金融的影响。在国际上,分别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国际金融专家,与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同业,与越南绿色信贷考察团,就推广能效融资、采纳赤道原则、践行可持续金融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应国际金融公司邀请出席在越南举行的“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并以兴业银行为例向与会者介绍以金融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派出业务骨干到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接受为期5周的专门培训。在国内,联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中国银监会等政府部门举办“节能中国高层论坛暨绿色信贷创新研讨会”;与中国银监会共同举办“节能减排授信业务培训班”;邀请本行大型客户开展赤道原则专题研讨,增进银行客户对赤道原则的认知和认可。

现金管理:驰向蓝海之舰

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企业以往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现金流亚健康运行、资金链长期紧绷的现象急剧暴露,迫切感受到财资信息失真、管理失灵、资金失控的危害,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兴业的现金管理方案解决了我们的一个大难题。”东北某大型企业集团财务人士坦言。

作为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该集团拥有2家上市公司和27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150家成员单位,2009年产值155亿元,并以16.13亿元的利润位居行业第一。然而,这样的大型集团企业,原有的现金管理系统却无法分层级管理下属单位,占总收入65%左右的银行承兑汇票无法登记,并形成统一信息,导致集团层面无法确切掌握成员单位信息,预算监管和决策容易失灵,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此外,硬件系统放在企业之外,也让其担心商业机密的安全性。

兴业银行客户经理拜访该集团高层获悉的情况,马上极其敏锐地嗅到了需求,哈尔滨分行行长康鹏亲自登门营销。随即,兴业银行成立了总分行现金管理业务专家和科技支持团队组成的该集团现金管理业务服务小组,从现金管理业务功能实现和科技系统软硬件运维支持等多渠道完善服务方案设计,并表示愿意承担大部分硬件设备及相关软件的投入费用,解除了企业高管的后顾之忧,取得现金管理主办行资格。在总分行的快速响应协力公关下,该集团第一时间拿到了这份度身定做、脱胎于“金立方”产品的现金管理综合服务方案。

在这份服务于该大型企业集团的现金管理方案中,二级资金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分层级管理需求。“客户管理层级较多,需对下属单位分层级管理,我们建议对方设置3个平行的一级资金结算中心,另在其中1个一级管理中心下设1个二级结算中心,1个二级管理中心,即共设4个现金池和一个管理中心。这样该集团总公司、2家上市公司及150多家成员单位间根据行政和业务隶属关系,形成业务相互独立、信息协调统一的业务整合体。现金池管理中心本级和下级成员单位在管理和业务授权范围内履行管理与控制、预算与报批、资金查询与监控、报表与分析等职能,实现了集团整体的结算和资金集约化归集与管理。”康鹏表示。

新资金管理模式采取收支两条线、非结算中心成员单位零余额方式,以满足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需求。同时,日预算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应用,在这一模式下,该集团下属成员单位每日上报日预算,结算中心则根据企业上报的日预算下拨资金到支出户,日终实行资金零余额的管理,上收剩余资金。而对于承兑汇票,新管理模式对其从预算、开立、托收、贴现、到背书转让进行全面管理,并集中在银行托管。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现金管理方案还对该集团进行了多项个性化开发,包括票据流程、财务报表、银企接口、集中支付等。

主动求新的合作带来了双赢。该集团实行新的资金集中管理后,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整体节省费用达3400万元。同时集团及各结算中心及时掌握企业的收支动态,加强了资金及预算管理。“项目实施后,全部管理的子公司差不多8个户,账户达到100多个,最高管理资金有20亿左右,从简单的数字可以看得出规模相当大。”康鹏表示。

该企业集团只是个缩影。事实上,兴业银行挺进东北市场仅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便以进取的姿态在业务规模、水平上,赶上了不少五六年前开业的同行,产品、服务获得当地企业、居民的高度认可。“他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不少企业这样说。

据了解,兴业银行2009年正式推出跨行现金管理服务品牌“金立方”,为企业客户量身定制现金管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金立方”是兴业银行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全面整合了原有的“兴业财智星”和“在线兴业,五星导航”两大品牌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借鉴银银平台业务模式的一些成功做法,并充分发挥银行在现金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而推出的。“金立方”之“金”,代表资金、财富,是现金管理的核心元素,是银企合作共赢的重要载体,“立方”,是兴业银行对于现金管理“多方需求,立体解决”的具体体现。“金立方”为客户现金管理提供“立体式”服务,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了银企双赢,也为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路子。

“兴业在现金管理领域的突出特点就是量身定做,不论是制药、钢铁抑或贸易类企业,企业性质不同经营上都各有自身特点,在整个经营运作中涉及到现金流管理时也有差异。现金管理业务说起来是个大方向,其实都是根据每个企业提需求,最后自下而上量身定做。”兴业银行总行分管副行长林章毅告诉记者。

差异化的产品创新带来了独特的价值,开辟了银行新的商业蓝海。随着现金管理项目的成功实施,除了获得新的核心客户和巨额结算量外,也带动兴业银行资产类、中间类及零售类业务的发展,还增加了在银团贷款、短债发行、并购贷款、机构理财、信贷资产转让等新型业务领域的合作机会。

“现金管理平台是针对企业的,但其实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不论国有、民营企业,除了制造业外,水务、电力公司也适用;事业单位、政府一些机构也有现金管理业务需求,例如房地产的资金监管、归集业务。银行要根据行业、企业的结构不同,认真研究各自现金管理、流动性的特点,并与其保持非常紧密的沟通和联系,挖掘其需求。”林章毅指出,现金管理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延伸性非常好,例如随着技术的发展,一旦计息模式改变,就可能给企业增加很多效益,对银行来说也增加了很多的存款。正是由于可延伸性非常好,在市场发展过程中,银行很多产品也能够嫁接上去,从而获得收益,提升盈利能力。可以说,现金管理新模式发展的空间很大,是一片新的蓝海。

他同时透露,现金业务管理是个蓝海型的产品,但如果不创新,没有自己专有的技术和独特的产品设计理念,早晚还是会变成“红海”。因此,只有通过专利化、特色化,才能避开同质化。今后兴业银行对这一块核心技术的开发,将要逐步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把它作为一种具有专利技术的产品,更加固化,烙上兴业银行的品牌烙印。

毫无疑问,现金管理业务不仅仅是个产品,更是一个成功的盈利模式。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表示,它融合了一些产品,例如一些新的计息方式、新的结算工具(电子承兑),是产品换市场 ;同时,它是在用技术换市场,因为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和信科技术、结算技术息息相关;当然,它也是“用服务换市场”的行为,是种很高端的服务。可见,现金管理业务其实是个综合的载体,不仅仅是单纯的某个层面,而是对以往业务模式的提升。企业不断成长过程中,需要银行的这项服务;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也在帮助企业提升,推动其不断发展。尤其是,现金管理模式很好地规避了过去的一些风险,风险降低就意味着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其实别的银行也有现金管理业务,也会服务得不错,但兴业是反应最快的一家。”一家东北大型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高效地采用技术、服务换市场,对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各环节的沟通与执行有着很高的要求,兴业是怎么做到的?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指出,在银行业里,兴业银行的市场嗅觉敏锐,善于把握市场机遇,跟着市场走,市场化的气氛很浓。总行层面,有效地进行前瞻性地指导,到分行这个利润中心主体层面,执行也非常到位。可以说,市场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兴业会深度思考、快速反应,这样拓展团队操作起来就非常得心应手,容易出业绩。 兴业的风险管控也非常严格。每做一笔业务,审批层级不仅在分行,还需要总行审批,而总行一旦确定方向,执行效率很高,没有踢皮球的现象。可见,决策链还是那么长,但在上下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每一环节提高了效率后,最终的市场反应机制就非常快。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商务模式创新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赢利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创新,它已经深深地在兴业人的心里扎下了根。

日前,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公布了即将推出的“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成分股名单,兴业银行凭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表现入选“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和“恒生内地及香港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两只指数,并在“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份股中占比排名第二,为10.32%。此次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表明兴业银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高度认同,也说明其得到了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的信赖与支持。

“在企业所有的创新中,商务模式创新当属于最本源的创新,是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优秀的商务模式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要素创新性地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达成持续赢利的目标。这一点,不仅适用于高新技术行业,也适用于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业。”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强调说,“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产品服务同质化、风险管理体系不清晰等重大挑战,如何对商务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适应当前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是商业银行需解决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传统的银行商务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造创新,就有可能为银行在新时期的发展寻找到一条更广阔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