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平:从严治行 行稳致远 打造百年银行

时间:2017-5-26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第5期

当前,银行经营面临的形势严峻,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档,实体经济仍然困难,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舆论压力不断加大,银行自身存在转型压力。新形势下,合规风险在传统风险基础上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监管精神,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时代。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做出了重要指示。纵观全球银行发展历程,能够历久弥新、行稳致远的百年老店,无一不是以合规前提为保障。在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合规经营,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客户,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合规经营、防范风险的关系,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急迫和现实的问题。

勿忘初心  依法合规经营

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落实党中央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的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就是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作为市场经济重要主体,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依法经营、合规经营创造价值的理念,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坚决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将金融法律、监管规则根植于经营管理中,提高制度执行力,这是依法治国理念在银行业落地生根的根本体现。

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落实国务院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受到各种周期性、结构性因素影响,国内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特别是部分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债务风险不断显现。对此,国务院多次强调银行业要服务大局,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国家出台了很多深化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的政策措施,包括简政放权、减税让利、规范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等,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具体到金融领域,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干渠道,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并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部署,以合规经营为引领,秉持银行是金融服务价值中介的定位,坚持回归金融本源,专注主业,下沉重心,切实保障服务实体经济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和有效实施。

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落实银监会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监管部门特别重视和强调商业银行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清醒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充分认识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危害,在强化法律意识和规矩上多下功夫。并且,银监会持续加大监管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引导和强化商业银行规范经营,2015年以来已组织开展三次“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及“回头看”检查,2017年又开启“强监管年”,组织开展信用风险、“两会一层”“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银行业市场乱象”等专项治理工作,密集出台了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风险防控工作等指导意见,彰显了监管部门治理金融乱象、向违规行为“亮剑”的决心。商业银行应紧紧围绕监管导向,以贯彻落实监管精神为契机,加快业务和结构转型步伐,以坚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时刻将合规意识放在首位,使合规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价值观,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合规管理是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利润创造的重要保障。合规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内部管理工作,也是价值中心,良好的合规管理不仅能直接产生利润,更能有效降低违规成本,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本身也是对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整合和优化,是强化公司治理、培育良好企业文化的过程。总之,强化合规经营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专业化和经营效率,有效吸引和维护客户,提高银行品牌价值、增加银行无形和有形资产,并避免合规风险,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积极面对新形势  主动适应新常态

当前,银行经营面临的形势严峻,中国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换档,实体经济仍然困难,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舆论压力不断加大,银行自身存在转型压力。新形势下,合规风险在传统风险基础上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首先,宏观形势和金融风险更加复杂,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冲击。一是不良资产形势严峻。在经济周期性调整和趋势性下滑叠加的作用下,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任务逐步落实和处置“僵尸企业”,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或困境,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一些点状风险可能多发、散发,必然给银行信用风险管控带来严峻挑战,不良资产管控压力加大。

二是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呈多发态势。影子银行、非法集资、各种交易平台和互联网金融等社会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逐渐显现,而金融创新加剧杠杆风险叠加和交叉性风险传染,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呈多发态势,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因业务关系或员工违规介入等原因被牵连其中,并带来突发的声誉风险,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很多事件会被掩盖或容易被忽视,但是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就很容易水落石出,风险也会很容易放大,给银行业案件防控、合规管理等带来不小的压力。

三是外部欺诈风险更趋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经营规模和交易范围不断扩大,各类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和手段逐渐增多,并且在经济下行阶段,市场秩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投机行为蔓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外部风险向银行的转移。银行业涉及票据诈骗、恶意逃废债、被脱掉非法外衣的“影子银行”利用等。恶意向银行转嫁风险的问题愈演愈烈,给银行阻断风险传染带来新挑战。

四是内控案防形势更加严峻。受不良风气影响,在外部巨大利益诱惑下,近两年银行业重大风险事件和案件时有发生,银行员工利用银行资源充当资金掮客、违规担保、非法集资,违规放贷、“飞单”销售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违规手法日趋隐蔽,监测难度更大,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压力也加剧了银行业的声誉风险,银行内控案防管理亟需加强。

其次,银行自身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合规管理面临很多新情况、新特点。近年来,金融发展面临着市场化深入推进的巨大变局。在经济新常态、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市场竞争者爆发式涌入、新技术广泛应用等叠加影响下,银行面临着范围更广、方式更为灵活、程度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传统存贷业务空间受限,息差收窄,规模和盈利增速下降。就兴业银行而言,我们要转变过去那种“高歌猛进、跑马圈地”的惯性思维模式,将“稳发展、保安全、促转型、强基础”作为贯穿未来几年的长期任务。

一是要扭转错误观念。进一步端正经营思想,做好观念“两扭转”,即扭转过去过于注重规模扩张而相对忽视合规风险文化的经营理念;扭转内控管理仅是法律合规与审计部门职责的错误观念,落实全员全流程内控管理要求。

二是要读透政策,严守合规。要深刻、准确理解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按党的规矩办事”,既敢于、善于以创新的手段、创新的工具,精准发力,有效服务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严守合规边界,防止盲目作为、乱作为。要准确理解并严格执行各项金融监管要求,自觉维护金融稳定大局。具体执行上,中央明确倡导和鼓励的,尤其是符合经济社会转型方向、符合产业和民生消费升级方向的,就是我们的业务转型主攻方向,反过来,对于与中央精神不尽一致的,比如“脱实向虚”、盲目加杠杆、加链条、加通道的问题,我们要坚决摒弃和反对。

三是关注“新”领域风险。面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冲击,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以及新兴产业的兴起,银行必然要布局新市场、推出新产品与新业务、拓展新客户,加快创新与转型发展,而这些“新”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必然要求内控合规管理及时跟进新兴领域,强化创新的源头控制和规范运作。

根植于依法合规  为业务保驾护航

面对新常态,银行要建立强有力的合规管理文化、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坚实的合规内控管理基础,丰富的合规管理手段、工具、特色以及管理内容等,促进业务健康持续发展。具体到兴业银行,集团合规管理工作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树理念,建立全员全面的内控合规文化。高度重视合规文化顶层设计,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全面确立和督导落实合规经营的总基调,自上而下、层层传导,强化全员、全过程的内控合规理念;始终贯彻从严治行,加强经营机构领导班子合规考核评价和监督制衡机制,培育合规、稳健、审慎的经营文化;完善涵盖境内外分行、子公司、总行部门等多层级的内控合规考评体系,通过考评“指挥棒”加大合规政策传导力度;深入推进“员工行为十三条禁令”落地,促进全行员工严守禁令底线;健全多层级内控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打造严肃而有效的问责文化;持续推进员工合规档案管理,督导员工遵纪守法。2017年,兴业银行启动了“兴航程”合规内控提升年活动,围绕“合规文化传导、流程和制度优化、查找风险点和完善风险控制、加强整改和责任追究、强化合规管理资源保障”五条主线,落实精细化管理,大力引导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企业合规文化。

强基础,健全合规内控管控机制。健全制度管理机制,及时将各类监管要求转化为公司治理、业务经营和风险控制的政策、流程和方法,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指导性文件的落地实施;坚持按照“穿透”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全面风险合规管理,完善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的全面风险合规管理体系,筑牢业务发展“防火墙”;从组织架构、流程管理、岗责体系、绩效管理等入手,健全强有力的制衡约束机制;加强合规管理和检查监督队伍建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合规管理体系,提升内部监督质效;实现内控合规管控“三个转变”,即“将短期问题整改转化为长效机制建设、将事后补救转化为事前防控、将外规要求转化为内部管理动力”。

提效率,丰富合规管理工具和手段。强化信息科技对业务风险管控与合规内控管理的支持乃至引领作用,提高风险合规IT化管理和刚性约束水平;以内外部检查等管理数据挖掘为基础,利用新科技手段高效采集和挖掘外部数据,完善集团合规信息源整合平台,提升集团合规内控风险实时监控能力;建立点面结合、内外联动、全方位、立体化的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和案件防控机制,持续探索大数据模式下的合规监测和分析,对各类违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加快内控合规技术手段创新,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相匹配的内控合规技术手段,提高发现问题、揭示风险的能力。

重创新,将合规作为创新去伪存真的不二法门。持续贯彻落实“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金融创新原则,以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为导向,将合规要求根植于创新流程中;强化创新业务真实性管理,坚持业务创新应尽可能简单、透明,业务结构及法律关系要明晰,风险控制措施应完善;创新业务要严格准入,坚持“了解客户和业务”的原则,业务发起、审查、审批、落地、核保等环节必须落实内控制衡原则,防范操作风险。一直以来,兴业银行牢牢把握稳健发展主线,坚持转型创新驱动,着力提升服务多元金融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在业务开展和创新过程中,坚持以规律为准绳,遵循监管规则、行业规律和会计准则,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合规支持,寻找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的机会,为业务产品赢得市场先机创造条件,并确保创新成果和风险要“说得清楚、解释得明白并可以量化”。

拓外延,合规管理内容更加广泛。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核心,要对实体经济反哺,将主动服务实体经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等作为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兴业银行根据国家降低税负、减免银行业收费等相关政策,主动制定策略,重点针对小微客户、涉农客户、普惠金融客户、实施并购重组的客户,以及长期限项目、绿色金融项目等“短板”,对于中间业务手续费实行“能不收费则不收费,能降低收费则降低收费”的政策,以综合金融服务为客户寻求最低成本融资模式,帮助客户盘活资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此外,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和绿色金融的拓荒者和领跑者,兴业银行主动将赤道原则标准与环境社会风险管理转化为银行内部的合规性管理要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国内最早建立专业团队连续十年植“绿”,每年主动披露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指标,累计为上万家企业和项目提供绿色融资超过1万亿元。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