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金融集团 扮靓“绿水青山”

时间:2018-3-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8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一句诗写透了新疆的辽阔景色,如今新疆的绿色建设正拉开大幕,为大美新疆增绿添彩。

2017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五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新疆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发展绿色金融,对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对外辐射和传播绿色金融发展“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有着特殊意义。兴业银行率先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新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提供各类绿色融资500亿元,并协力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党的十八以来,“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了“总体布局”“千年大计”的高度,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金融”,自此绿色金融进入新时代,开启新篇章。

身处新时代,作为中国绿色金融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兴业银行将立足其近12年的绿色金融创新实践,肩负使命重新出发,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具有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绿添彩。

绿色金融集团版图成型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因此,2015年又被称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元年。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元年则可追溯至2006年。“那年,我们首推节能减排贷款,开始探索绿色金融发展之路。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寓义于利’绿色金融理念的提出,到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多年的创新实践为当前建设一流绿色金融集团打下了坚实基础。”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介绍说。

通过绿色金融单个产品创新,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兴业银行摸着石头过河,开启了绿色金融拓荒之旅,并于2008年在国内率先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12年深耕布道,绿色金融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参与主体也日趋多元化,兴业银行意识到单一的绿色金融产品已经无法持续满足实体企业多元化、个性化融资需求。

2012年,兴业银行开始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专业化和集团化经营水平,在总行成立环境金融部,各分行设立环境金融中心,并在2015年将绿色金融业务上升为集团七大核心业务之一。

2016年,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集团化落地开花,该行在集团战略、架构、组织流程和业务布局上明确发展方向,整合全集团产品与服务,发布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消费等在内的绿色金融集团化产品服务体系,推动从绿色银行向绿色金融集团转变,并明确打造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和全市场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由此,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金融集团,成为兴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兴业银行自主开发上线了业内首个绿色金融专业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客户分级管理、沙盘客户跟踪、业务数据分析、环境效益计量、风险管理等功能,进而实现对绿色金融客户的定制化服务及精细化管理。

此外,兴业银行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如安排绿色信贷专项风险资产确保绿色信贷的投放等推动绿色发展。同时,还加大了对绿色金融业务的考核评价,将各分行及子公司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纳入综合考评指标,进行标准化管理。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逐渐‘开花结果’,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大势,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治理理念,更在于把创新驱动这种绿色DNA根植于兴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

植绿12载,兴业银行将自身绿色金融发展融入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围绕实体企业需求持续创新,走出了一条“由绿到金”的特色发展之路。

进入绿色技术输出时代

伴随近年来的政策东风,作为中国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发挥综合经营优势,举集团之力,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金融业务。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部署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此后第三天,兴业银行就与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目前,该行已陆续与浙江、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政府签署了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除了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兴业银行在以碳排放交易为代表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同样走在市场前列。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工作重心从试点转向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而兴业银行早已前瞻布局了这一市场,从 2007年开始,兴业银行就介入了国内碳市场,目前已与全部7个碳交易国家级试点地区达成合作,并与国内11个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市中的9个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提供包括交易架构及制度设计、资金存管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这使得兴业银行能够在国内统一碳市场建设伊始就有能力参与建设,搭建碳金融业务合作平台。

经过着十多年来绿色金融实践发展,兴业银行已建成完善的绿色金融业务流程、技术标准、产品体系、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积累了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的积极倡导和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许多商业银行逐渐意识并参与到绿色金融这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但如何快速进入赛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兴业银行副行长薛鹤峰看来,开放合作是带动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事业的关键,“商业银行作为绿色金融战略实施的主力军,要认真研究绿色转型的新路径,引导更多资金与金融机构投入到绿色产业和传统产业‘绿化’转型中来,为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一同努力。”

如薛鹤峰所说,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现在,作为“先行者”的兴业银行,已开始通过为加入绿色大军的金融机构提供技术与经验支持,走在了绿色金融协同合作的前方。

2017年11月,兴业银行与九江银行在江西省赣江新区签订绿色金融合作协议,国内首个绿色金融同业合作正式落地。根据协议,兴业银行将参与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规划,推动双方在绿色投融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和业务创新,为其提供智力输出、管理输出服务。

“此次我行首次与银行同业签署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专业技术、标准与同业机构分享,加快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为推进我行绿色金融商业模式国际化,实现绿色金融经验和标准的国际输出积累经验。”罗施毅表示。

继与九江银行合作落地一个月后,兴业银行与安吉农商行签署《绿色金融合作协议》也开展了绿色金融合作,开始将绿色金融的先进理念与经验向农村金融机构输出。

据悉,目前兴业银行正在与多家金融机构协商开展绿色金融同业合作,以专业技能和经验输出为行业“输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并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兴业银行正稳步推动绿色金融商业模式的国际化,实现绿色金融经验和标准的国际输出,探索世界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

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

绿色金融是否仅关乎情怀和责任?到底赚钱不赚钱?作为盈利性机构,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是否兼具经济效益和商业可持续性,一直备受关注。兴业银行以自己十多年的切身实践给出了答案。

“兴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之道融合了理想主义、担当精神和创新意识,寻找到一条‘帕累托改进’之路,也是一条把银行商业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融为一体的多方共赢之路。” 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建平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14396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4562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6806亿元;绿色金融客户数达到9890户;绿色信贷不良率0.2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难看出,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也带来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据测算,该行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291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8378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4479.48万吨,年节水4.09亿吨,相当于关闭192座100兆瓦火力发电站,10万辆出租车停驶40年。

“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尤其是采纳赤道原则,我行借鉴成熟的国际规则,快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也有效提升了我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罗施毅表示。

2018年是兴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十周年,集合自身十多年来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不懈探索成果,1月19日,兴业银行发布了《从绿到金:基于赤道原则的银行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一书,该书通过实证研究证明,采纳赤道原则和银行绩效正相关,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正相关。

如何让绿色金融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让市场自动起作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他提出了制度方面的两个设想:第一,让绿色债权获得优先受偿权;第二,降低绿色融资的风险权重。“绿色项目需要长期、低成本的融资,为支持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还可以考虑对绿色金融进行定向降准。”

十二年来,兴业银行从“先行者”逐渐成为引领者。新时代,兴业银行将继续坚持“寓义于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进程,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全市场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为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