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以平:兴业银行的金融扶贫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留下了扶贫生动实践和宝贵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将精准扶贫作为治国理政重要内容、“三大攻坚战”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兴业银行从福建走向全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深入践行习近平扶贫思想,特别是近年来,推动扶贫工作从城市到乡村,从融资到融智,从线下到线上,从输血到造血,逐渐形成了系统性的扶贫格局,在金融扶贫事业中印下鲜明足迹。

形成一套体制机制

金融扶贫关注度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兴业银行稳步探索,逐渐形成了与金融扶贫相配套的“四梁八柱”。

一是思想引领。成立伊始即确立“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做贡献”的初心使命,践行“真诚服务,相伴成长”的服务理念,形成了“寓义于利”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模式,自觉将扶贫工作作为检验担当作为的试金石,现已成为国内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评级最高的商业银行。近年来,总行党委通过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将扶贫工作纳入“两会一层”专项议题,推动全行进一步认识到,金融扶贫不仅是重大政治任务,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不仅要加大作为、敢干愿干,更要下绣花功夫、实现精准滴灌,为可持续开展金融扶贫打下牢固思想基础。

二是组织保障。总行及时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部署与统筹协调,在同类型银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牵头落实金融扶贫具体业务推动。各分行、各子公司比照总行,成立金融扶贫领导机构,明确牵头协调部门,确保上下衔接,政令畅通。

三是机构支撑。持续完善中西部落后地区机构布局,推动经营网点下沉,努力使服务触角更加精准直达贫困人群。2017年、2018年陆续设立银川分行、拉萨分行,在同类型银行中率先实现了对国内所有省、市、自治区网点的全覆盖,目前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所在省区共设有10家二级分行、190个支行,在全国共建有847家下沉服务的社区支行。

四是政策推动。每年制定金融扶贫业务增长计划,设置专项信贷额度,对扶贫信贷投放给予充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补贴,目前对于农户经营性贷款、普惠小微贷款补贴为70个基点。创设涵盖“三农”业务的“普惠贷”产品,实行差异化授信准入政策、授权及转授权政策,开通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级评审及专职审查审批机制。提升农户经营性贷款不良贷款容忍值至4.5%,将不良核销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五是监督保证。持续加强党的建设,鼓励各级党组织带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活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围绕扶贫政策落实、扶贫工作成效、扶贫信贷资金使用、驻村人员工作情况等重点,加强对群众信访举报问题、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脱贫攻坚短板问题处置整改的监督,严防扶贫领域出现作风问题和腐败现象。

落实两大基本任务

一是个人扶贫确保精准。积极与各地扶贫办、社保局对接,掌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围绕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真实需求创设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公私联动,批量获取所服务企业的贫困员工情况,精准制定扶贫贷款专案。主动参与各地深化改革举措并努力发掘其中蕴藏的金融扶贫业务机会,实现多方共赢目标。比如,兴业银行逐渐探索创设“林权抵押贷款”,引入林权收储公司增信,发放最长期限达30年的个人经营按揭贷款,支持贫困林农“像买房一样买林地”,目前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12亿元,贷款客户26户。又如,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立“四点双享两救助一优先”精准扶贫保障机制,兴业银行全面参与,针对当地贫困群体多为老弱病残的特点,开发“个人精准扶贫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贷款”,贷款期限单笔最长15年,贷款利率基准下浮40%,帮助达到退休年龄的扶贫对象一次性缴纳社保参保费用,锁定未来社保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目前贷款金额4.2亿元,帮助到552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是产业扶贫百花齐放。鼓励各级机构加大对当地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探索“龙头企业+农户”“银行+保险+农户”“专业担保公司+农户”“电商+农户”等服务模式,突出对农林牧副渔、食品饮料等大农业相关行业及纺织服装、建筑施工、物流运输等农民工用工密集型企业的金融服务。目前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累计投放55亿元,直接带动1849个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小康生活。比如,在贵州遵义市推广“烟农贷”,通过烟草公司农户名单批量获客,引入政府担保公司强化增信,结合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大幅简化授信流程及融资成本,目前已累计落地254笔,投放金额1023.05万元,服务烟农252户,其中贫困户33户。又如,在新疆同自治区财政厅、工信厅合作开展“银纺贷”,引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增信,配置专项额度,开通绿色通道,支持疆内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目前已累计落地29户,投放金额6800万元。

突出三种特色模式

一是基础设施筑康庄大道。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交通、电力、水利、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贫困地区棚户区改造、保障安居工程、公立医院新建与扩建、教育资源整合等惠民项目开发,为脱贫创造基础性条件,目前项目扶贫服务人群超过11.79万户。着力实施“商行+投行”战略,为基础设施建设广引金融活水,提供低成本资金。比如,2017年主承销全国首单扶贫中期票据,募集资金5亿元,用于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县高速公路建设,并将这一业务用于支持甘肃、湖南等地,目前交通类扶贫中期票据即已合计募集资金41.5亿元。

二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领头羊,兴业银行已与江西、贵州、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吉林、云南等贫困人口比重较大省区签署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坚持围绕生态扶贫做文章,持续加大对污染治理、矿山修复、特色旅游、现代农业、光伏发电等脱贫带动效应较大领域的支持,切实推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比如,贵州重点贫困县天柱县,过去的支柱产业金矿逐渐资源枯竭,治理境内鉴江流域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兴业银行深度参与天柱县鉴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供11.7亿元的PPP项目贷款,目前项目建筑施工等已直接吸纳当地贫困人口1000余人就业,预计项目建成3-5年可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年接待游客量达40万人次以上,在预期11年的运营期内,经济收益可望超过4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受益人群达11万人。

三是金融科技开致富新路。兴业银行多年来持续向农村地区中小银行输出科技资源,帮助连接现代化支付系统,更加有力有效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也使兴业银行成为国内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提供商。近年来,我行进一步利用金融科技直接为脱贫攻坚赋能,形成两类较好模式。一方面让“财”进得来,利用“财富云”服务为贫困地区中小银行提供零售终端理财,帮助当地居民资产保值增值。目前支持到的全国重点扶贫省份中小银行超过100家,2020年上半年为“三区三州”6家金融机构累计提供超过20亿元零售终端理财产品,帮助当地居民实现超过8000万元的财富增值收入。另一方面让“货”出得去,以自有电商平台为载体,以挂钩扶贫点农产品为特色,建立“银行搭台、政府助力、企业获益”的新型扶贫助农模式。截至2020年6月末,累计上架电商扶贫商品已达265款,其中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商品97款,来自省级贫困县商品46款,疫情以来销售过百万元,且呈加速增长态势,为脱贫攻坚按下“加速键”。

履行四类社会责任

一是定点扶贫。自2004年起,连续10年选派骨干赴宁德北壁乡3个村庄挂职第一书记,协调各方资源助力贫困村增收致富,践行扶贫开发“宁德模式”。自2012年起连续8年,挂钩帮扶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生前任职的福建政和县,累计捐资415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及脱贫攻坚,向县内30家企业发放贷款近10亿元,帮助政和县顺利脱贫摘帽。随着发展壮大,定点扶贫范围逐步扩大,在全国的对口帮扶贫困点达到49个,其中县级挂钩点7个,村级挂钩点42个,派出扶贫干部共40人,目前全行所有挂钩扶贫点均已脱贫。

二是教育扶贫。兴业银行总行自2000年起设立“兴业银行关心下一代奖学金”,累计向4370名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金额超过380万元,自2007年起设立“兴业银行慈善助学金”,资助五所高校贫困大学生共计6000人次完成学业,金额超过2750万元。子公司兴业消费自2016年起先后捐赠1000余万元设立“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特殊教育专项基金”,致力于残疾学生、残疾家庭精准脱贫。免费为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发“福建助学App”,覆盖全省86所高校,在线认定资助对象12.19万人,实现了助学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及资助分配的公平性、精准性。目前,兴业银行依托全集团资源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并特殊教育事业的多元化教育扶贫体系,教育扶贫领域累计捐资超过6000万元,2018年获得福建省政府颁发的“襄教树人奖”。

三是公益扶贫。兴业银行2018年在同业中率先发布公益品牌“兴公益”,通过品牌建设,凝聚行内外公益资源,积极开展抗灾救灾、济难纾困活动,近5年来累计对外捐款捐物合计金额1.66亿元,尤其是2020年疫情爆发后,兴业银行第一时间捐赠抗疫,累计捐赠超过6000万元,同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客户支持,帮助企业和居民渡过难关,目前已对近2千家企业、20万个人实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全力防范因灾返贫,有效助力“六稳”“六保”。

四是员工扶贫。建立内部困难分行帮扶机制,为偏远、贫困地区机构的员工提供“兜底”保障,推动全行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相关机构员工开展金融扶贫、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和能力。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精准开展困难员工帮扶,多名罹患重病、遭遇大难的员工在全行帮助下渡过难关。疫情以来,全行6万多名员工确诊8例、员工家属确诊26例,全行全力帮扶,无一例因经济原因“掉队”,目前均已痊愈。

防范五种风险隐患

一是债务负担风险。充分发挥集团化经营及投行与金融市场优势,利用表内信贷、债券承销、权益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贫困地区债务置换工作,有效降低相关地区债务成本。在积极向贫困人群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通过建立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增强自融能力,防范投资风险和失信风险,目前已在陕西、河北、新疆等地推动成立肉牛合作社、玉米合作社、苹果合作社等多个合作社。

二是资金截留风险。开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专项债“借、用、管、还”的穿透式、全过程、跨部门监管,助力专项债专款专用,直达基层、直达贫困地区项目。2020年3月,根据工程建筑行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要求,开发农民工工资电子化保函,推动承包商按时、足额向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支付工资,目前已服务企业突破100户,累计开立保函金额达到3200万元。

三是因病返贫风险。充分利用5G通信技术,探索“互联网+医疗+金融”服务模式并持续向偏远地区和乡村下沉,通过线上智慧医疗平台提供在线免费问诊、在线就医、在线医疗缴费等服务,为缓解因病返贫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目前该平台已服务县级医疗机构59家、乡镇医疗机构18家。

四是金融欺诈风险。精心组织“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社区、下乡镇”等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等多种方式扩大宣传范围,重点聚焦贫困人群、老年人群解读非法集资、互联网非正规理财、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方面的真实案例,拆“骗术”、送“真经”,切实守卫来之不易的宝贵财产。

五是市场波动风险。旗下子公司兴业期货积极开展“期货+保险”业务,帮助贫困农户抵御市场价格风险,稳定种植养殖收益,目前已为湖北、吉林、安徽、陕西、云南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3618户农民、18家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投保总额1.51亿元的产品价格险,保险品种覆盖鸡蛋、白糖、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余下不长时间里将从取得决定性成就走向全面胜利。但总书记强调,稳定住、巩固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决不能松劲懈怠。兴业银行将保持金融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将扶贫与支持乡村振兴做好衔接,坚持扶贫、扶智、扶志并举,与贫困人群一道破除“小富即安”心态,向着更高水平的目标久久为功、步步向前。(本文刊发于《中国金融》杂志2020年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