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升一降”!兴业银行如何“普”写“惠”民新答卷

2020年末至2025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从2000多亿元跃升至5800多亿元,贷款户数由9万余户增长至24万余户,贷款平均利率则下降145个BP。这组“两升一降”数据,勾勒出“十四五”期间兴业银行在普惠金融路上的坚实足迹。

“十四五”期间,兴业银行坚持金融为民,将普惠金融作为重点布局的五大新赛道之一,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优化产品服务、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具有兴业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在支农支小、为民服务中书写下一个又一个“同兴共业”的温暖篇章。

借力“天眼”,沃土生金

农业项目分布广、位置偏,传统尽调效率低、成本高。如何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兴业银行选择仰望星空,借力“天眼”。

2022年12月,卫星遥感系统正式上线。四个月后,首笔“卫星遥感技术”贷款落地泉州一家铁观音茶企,1500万元资金如春雨般及时,缓解了企业春季收储的资金压力。2023年,系统升级至农业种植2.0版本,为三明尤溪县的脐橙园精准“画像”。新系统定位更准、穿透力更强,通过“地毯式扫描”生成作物长势全景图,让“看不见的生长”变为“可评估的资产”,为缺乏抵押物的农业贷款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贵阳的辣椒田到合肥的碧根果基地,从青岛的蓝莓大棚到内蒙古的玉米地……这双“天眼”正默默守护着更多作物的生长轨迹。科技赋能,让普惠金融跨越山海,照亮田野。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超5200亿元。

科创育苗,静待成林

每一家科技领军企业,都曾是一株稚嫩的“幼苗”。普惠金融的活水,正是助力它们从“小不点”长成“小巨人”的关键养分。

2021年,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借助“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为一家只有三台生产设备的初创科技企业发放300万元纯信用贷款。而如今,该企业已实现年产谐波减速器25000台,授信额度也提升至3000万元。

激发科创企业潜力,需要金融阳光雨露呵护根系、呵护成长。兴业银行依托“数据+模型+系统”技术持续迭代“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截至6月末,累计审批金额近5000亿元,投放金额超2000亿元。

今年,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在“千企万户大走访”中,为克拉玛依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提供1000万元“兴速贷(优质科创企业专属贷款)”,助力其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在江苏,南京分行为扬州某电子科技公司投放500万元“苗圃贷”,护航企业专注研发……

从零到一,从一到百,科创之路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兴业银行以创新产品破解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以金融活水浇灌每一棵可能参天的树苗。

烟火市井,金融随行

城市烟火气,最浓是市集。在熙攘的农贸市场里,兴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如影随形。

走进长沙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市场里热闹非凡。在一家菌菇店里,李老板正忙着称斤、打包,将货物发往全国各地。看着这满满当当的店面,李老板不由得回忆起2023年兴业银行提供的一臂之力。彼时,李老板想扩大经营规模,但资金问题却难住了他。在此关头,长沙分行为其精准匹配“经营兴闪贷(农批市场专属)”,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手机一点,200万元授信就审批下来了,助力小生意拓展为大事业。

而在郑州郑东花卉市场,“兴业普惠·智慧市场系统”正悄然改变传统管理模式——2000多个摊位能够实现线上缴费、管理,信息一目了然,省时又省心。

截至6月末,该智慧市场系统已在超250家专业市场上线,对接专业市场超400家,全场景融资余额超340亿元。

金融特派,步履生辉

2023年,一支“金融特派员”队伍在兴业银行集结。他们从霞光里走来,在余晖里前行,他们匆匆的脚步遍布车间、田间与街巷,担任起乡村振兴的“参谋员”、科创企业的“联络员”、政银合作的“宣传员”。

在大庆,三元至盛药房已完成智慧化升级:24小时无人售药、AI药师“小乔”、免费吸氧与健康检测服务……“智慧健康驿站”背后是兴业银行大庆分行金融特派员提供的“普惠+供应链”综合方案:1000万元专项贷款注入企业生产经营关键环节,一揽子线上服务破解百家门店管理难题。

头顶是科技创新的星空,脚下是服务小微的乡土。两年来,兴业银行这支超1800人的队伍已深入园区、政府、社区与乡村,搭建起银企互信的桥梁,用脚步延展普惠金融的广度、深度与温度。

一路走来,从仰望星空的“天眼”到扎根泥土的“特派员”,从滋养科创“幼苗”到点燃市井“烟火”,兴业银行五年深耕,奋力谱写具有兴业特色的普惠金融大文章。“致广大而尽精微”,正是这些具体而微的“小故事”,彰显出兴业担当与温度,也激励着万千市场主体同兴共业,共赴“十五五”时代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