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2-14 来源:《当代金融家》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站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潮头,商业银行必须放眼未来、顺应大势、主动求变,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实现全方位系统性变革重塑,打造全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重塑核心竞争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数字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形态,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答好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答卷。
——遵循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的变化。纵观人类历史,三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也带来了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分别产生现代商业银行、现代投资银行、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现代创业投资体系。如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成为重组金融要素资源、重塑金融供给结构、改变银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数字化浪潮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与时俱进、水到渠成的必然之举。只有调整思维观念、组织模式、制度流程等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才能适应数字化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握大势,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金融立业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更成为稳定增长、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据有关机构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近四成,对GDP贡献率近七成,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必须紧跟时代变化,同步进行数字化转型,构建与数字经济高度契合的数字金融服务,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以数据流牵引资金流,推动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构建数字中国,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转型发展,构建“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受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新旧动能转换、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增速放缓,息差收窄,传统的规模扩张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提供了随时触达的手段,大数据提供了精准画像的能力,区块链建立了新的诚信体系,云计算带来了算力的提升,信息不对称现象将有效缓解。通过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将重构服务底层逻辑,金融属性将逐渐让位社会属性,大数据逐步替代大数定律,有效延伸服务半径、拓宽服务种类、降低边际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从城市走向广阔乡村、从大企业延伸至普惠小微、从金融服务提供商到美好生活服务提供商,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建立“第二增长曲线”。
——因客而变,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路径。客户是银行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客户在哪里,银行的服务就在哪里。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数字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在疫情的催化下,国民数字化程度更是全面加速,金融意识、行为、心理都发生了深刻改变。如今实体网点人越来越少,但线上 24小时客流不断,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越来越不在银行网点;从过去产品供不应求,客户被动接受,到“客户赋权”,主动获取和要求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更加注重服务体验,要求“多快好省准”。“大象无形”,商业银行必须跟随客户的脚步,积极拥抱数字化,从“坐商”“行商”到“云商”,与政府、同业、企业、个人场景互嵌、共建开放生态,增强“银行即服务”的能力,更加便捷高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金融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的五个关键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是一场颠覆性变革。商业银行必须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的时代潮流,深刻把握数字化的本质、内涵和特征,统筹发展与安全,探索符合实际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科技不金融。一部商业银行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运用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在科技创新应用方面既是积极推动者,也是直接受益者。从算盘到键盘,从银行卡到App,从线下网点、ATM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生态银行,经历了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正向数字化金融的更高阶段迈进。每一次新技术的运用,都推动了银行生产力的发展,拓展了金融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凤凰涅槃、破茧重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前各类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更加深入广泛,商业银行必须一如既往,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以创新为第一动力,面向新时代、运用“新科技”、打造“新金融”,建设领先的数字化银行,实现自我再进化,以适应数字化带来的外部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
——数据是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被誉为“21世纪的石油”,如同农业时代的土地和劳动力、工业时代的技术和资本一样,数据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人人在线、万物互联,数据爆发式增长、海量聚集,银行经营逻辑已从“资产为王”转向“数据为王”。谁掌握的数据越多,价值挖掘得越好,谁就占据未来发展主导权。商业银行天然具有数据基因,在长期发展中沉淀了海量客户信息、金融交易数据,要把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数据价值,必须将数据做大、做实、做活。做大在于对内推进业务数据化,实现客户数据全渠道全量化采集,对外连接汇聚更多公共数据,扩大数据资产;做实在于强化数据治理,统一数据标准,打破数据壁垒,打通数据孤岛,逐步建立安全可信的数据融合链;做活在于推动数据确权、计量、流通、交易,加快数据业务化,努力实现由经营资产向经营数据的转型。
——平台是主要生产方式。数字时代下的生产生活,以生态平台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实现了消费互联、生产互联、产业链互联,C2M、B2M等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重塑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和供销关系。如今,消费互联网平台化已接近尾声,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化则方兴未艾,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平台化也日益加快,“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已成为新常态。面对平台化趋势,未来商业银行每个App平台都是一个数字网点,能够利用数字化平台优势将用户需求的碎片化整合为长尾市场并获取收益。商业银行要积极推动经营平台化,既要自建核心App平台,也要积极打造开放银行,与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共建平台,融入外部第三方平台,提升流量、扩大增量、激活存量,形成数据互通和价值转化的生态闭环。
——敏捷是必备组织能力。数字时代要有数字时代的生产关系,传统的科层制、职能制企业组织方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必须建立敏锐感知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的敏捷组织能力,否则就是“高速路上跑老爷车”,依旧被淘汰出局。在新形势下,跨业跨界经营成为常态,银行边界在不断消融,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公司、零售等业务也在加速融合,商业银行必须推动流程组织再造,加快组织敏捷化,从金字塔式的刚性架构向扁平化柔性架构转变,从部门银行、流程银行向数字银行转变,从前中后台分离向前中后台一体化转变,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动态组织资源,以柔性工作小组为基本单元,建立差异化的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敏捷响应能力。
——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时代,时空边界限制被打破、宏观与微观的阻隔被打通,风险关联性、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面对新的风险形势,要深刻认识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本身就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要坚持安全为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转型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数字化转型的节奏和力度,尊重规律,有序推进,避免急于求成、“大赶快上”,引发服务中断甚至系统崩溃等风险,因微观行为造成宏观风险。要把数据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做好客户资金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建立数据安全长效机制,把握好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探索符合兴业银行实际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大潮奔涌,未来已来,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兴业银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立足自身实际,统筹稳步推进数字化重构,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力”。
强化战略引领,提升数字思维能力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做好战略规划。兴业银行在业内较早确立“科技兴行”办行方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信息科技从支持保障向引领创新转变,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数字化转型要贯穿始终,进一步提升战略高度,并完成了“十四五”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设计,积极构建连接一切能力,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认知革命。兴业银行董事会、高管层在数字化转型上坚定不移,以上率下,推动全行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大培训、大学习、大讨论,构建完善“5+N”培训体系,建立数字化领导力学院,推动全行人人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以数字化思维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贯穿到经营管理、产品服务、业务流程、风控建设等全过程,探索构建“数字孪生”社会下银行经营发展新模式。
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组织敏捷进化
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建立强大的技术“硬实力”,更需要提升组织和经营管理等软实力。兴业银行在同业中率先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组织模式,近年来持续深化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模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首先,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动组织架构向扁平化、分布式转变。将总行科技研发力量整体注入科技子公司,建立“集中—分布”式研发基地,提高市场需求快速响应能力;建立“BA(业务分析师)+SA(系统分析师)”联合开发工作机制,推进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聚焦战略转型的重点项目试点建立柔性组织,先后落地福建金服云、供应链金融胶囊计划等项目,敏捷迭代模式建设初见成效。
其次,建立开放强大的柔性中台体系,构建平台型组织。加快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建设,按照“用户—客户”的进化逻辑,搭建共享复用、快速调取的企业级通用服务模块体系;打造数据汇聚枢纽和数据服务共享平台,提升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以云原生技术体系为底座,稳妥推进技术架构转型,快速响应并敏捷赋能前台业务发展。
最后,持续壮大数字化人才队伍。实施科技人才万人计划,内部转化和外部引进并举,力争3-5年内集团科技人员占比达到10%,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强保障。
构筑开放生态,打造连接一切能力
数字时代,“得生态者得天下”。金融业的竞争已从资金、账户的竞争转变为场景、生态的竞争。兴业银行早在2007年就在业内率先推出具有开放生态雏形的银银平台,以标准化接入模式,向中小银行输出科技和产品服务,经持续迭代升级,在F端(同业金融市场)领域建立了稳固优势,并积极打造业界领先的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目前连接2300多家中小和农村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服务“上山下乡”,成为兴业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实践。
立足F端领先优势,兴业银行持续建平台、拓场景、扩生态,嵌入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企业经营、居民生活各个领域,推动客户服务前移、触点无界延伸,构建FGBC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生态圈。在G端,建设运营福建“金服云”平台,汇聚运用大数据,有效突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瓶颈,实现“云端春风至、普惠活水来”。目前累计注册企业超16万户,解决各类融资需求突破1000亿元,其中超90%为普惠小微贷款。在B端,上线兴业普惠云平台,构建全方位、线上化、场景化融资服务新生态;将国内首款企业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兴业管家”与企业网银深度融合,有效满足企业智能化经营、数字化管理需求。在C端,打造“金融+生活”“高频+低频”场景协同的手机银行和好兴动两大核心App平台,不断完善功能生态,完成从API到“API+App”的开放升级,努力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全景式服务。
深化数据治理,加快数据价值转化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性、基础性资源。银行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建立数据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兴业银行将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推动树立以数据为核心资产的经营理念,提升数据治理效能,释放数据资产的价值创造动能。首先在管好数据上下功夫。优化数据治理架构,建立总、分、子相应归口管理体系;健全“责任单”“问题单”“任务单”“处罚单”四单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数据治理检查、监督与问责;做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持续完善统一数据标准体系,打造数据“通用语言”;推动数据集中管理,搭建数据共享平台,积极打破数据烟囱,提升数据质量。其次在用好数据上做文章。积极推进数据中心扩建新建,加快云计算布局,提高算力;加快数据业务化,建设数据分析模型超400个,提高大数据洞察、挖掘、分析能力,依托大数据精准智能拓客、风控、营销、运营,创新产品服务。
打造安全银行,筑牢数字安全防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网络安全已成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兴业银行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率先提出“安全银行”建设目标,稳步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数字时代风险防控水平。一是打造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中心跨区域一体化运营,建成国内金融业首个跨地域三地三中心的环形网络平台,形成了各类业务系统主备机与同城灾备、异地灾备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灾备体系。二是着力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把好安全关口,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依法合规采集、管理、使用、流转数据,积极探索应用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三是持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完善网络及系统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做好网络攻击、欺诈等重点风险防范,强化提升攻击溯源能力和安全应急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