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所将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支持低碳企业融资

“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1月16日在上海成功举行,上海证监局局长张宁、浦东新区副区长严旭、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出席论坛并作致辞。

论坛上,“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低碳金融”等成为与会人士热议的关键词,而近年来在欧美兴起的排放权期货交易方式,也成为论坛关注的焦点话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赞同运用金融创新、金融工具等市场化手段,逐步控制全球的排放规模。

相关资料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CO2,CH4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按照目前的速度,预计100年后全球平均气温大约将增加2摄氏度,这将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

全球首创排放权期货交易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山特博士,在演讲时全力推行其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减排理念,认为用经济手段鼓励企业自主减排的实际效果将远远好于政府使用行政力量向企业摊派减排指标,金融市场在鼓励低碳经济中将起到巨大作用。

对此,多位专家学者均表示认可金融在碳排放权定价中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局梁猛博士认为,碳期货交易市场的建立,其重要性要高于碳现货市场,碳价格的确定应主要由期货市场决定。只有在建立了期货市场之后,中国才能真正具有碳价格的话语权。

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林健指出,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碳排放量在全球的排位十分靠前,之前尽管我们已经尝试通过法律手段、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减排,但效果并不理想;学习国际市场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市场化手段,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中国在这方面至少可以做一些探索。

杨迈军 上期所将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在“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上,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表示,上期所将继续关注、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交易风险的可控性、风险监测体系的可靠性等问题。中国期货行业将从服务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迎接低碳经济的挑战,助力低碳经济的转型,把握低碳经济对低碳金融工具需求,顺势而为,积极行动。

杨迈军表示,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中国,受到“低碳”发展难题的困扰。2009年,我国已提出了到2020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40%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创新的解决机制,需要低碳金融机制和工具来支撑。转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探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模式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迈军表示,目前,通过产权界定将温室气体排放权变为商品,并进行市场化定价买卖,已成为了欧美等国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手段之一。相比一般商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着更大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风险,因而国际市场对于期货、期权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显现,国际碳交易工具日趋丰富、碳金融体系不断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是为服务实体经济而生的。对于我国期货行业来说,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的切入点和重点。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期货市场的功能,为实体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服务。

中国的碳金融起步较晚,还处在萌芽阶段。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处在供应链的最底部,主要向欧盟和日本提供廉价碳资源。从国内市场的角度来看,各类现货平台正在陆续开张,但是真正提供完善的交易服务功能还需健全的体系和规则。杨迈军表示,上期所从2006年,便开始研究碳排放权期货,希望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帮助我国提高碳资源定价影响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对接国际规则的碳市场体系。未来,将继续关注、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交易风险的可控性、风险监测体系的可靠性等问题。

严旭 支持浦东低碳企业上市融资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严旭在“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上表示,希望积极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利用现有平台,建立透明的碳交易市场,并鼓励和支持浦东的低碳企业上市融资。

严旭表示,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已经成为调结构,转型的一个必然选择。上海期货同业公会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举办的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是深入剖析发展难题,探索低碳转型之路的有利之举。浦东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将探索低碳金融。

严旭表示,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探索:一是主动服务,支持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据了解,从2008年起,全国各地相距成立了若干个碳排放交易市场,但是总体而言,这些碳交易市场主要是基于项目交易。“我们希望积极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利用现有平台,与上海与浦东建立新的平台,建立透明的碳交易市场”。

二是鼓励和支持浦东的低碳企业上市融资,发展低碳金融是新的增长点和探索点。将争取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优先安排一批低碳企业上市。

三是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培育低碳经济。(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