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等行领导接受《董事会》杂志专访,介绍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发展理念和商务模式创新
2010年9月,《董事会》杂志刊登《可持续金融:兴业的商道逻辑》,报道本行董事长高建平等行领导接受专访,介绍本行可持续金融发展经营理念和商务模式的创新举措。
专访中,高建平董事长指出了本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在一个治理秩序良好的社会中,企业寓义于利,即通过提供符合社会诉求的产品和服务来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创造商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谈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主张时,他认为绿色金融不仅没有成为本行的财务负担,还为本行开创了新的业务领域,带来了优质的资产和新的收入来源。而且,通过深入发掘绿色金融的本质内涵,绿色金融理念即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指导银行经营管理、再造业务流程的核心理念。但绿色金融理念作为兴业银行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在偶然之间就形成的,而是随着兴业银行的成长而逐步产生并深化的。兴业银行成立20多年来,实现了从地方银行、区域银行、全国银行到上市银行的四级跨越,其公司治理理念也经历了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兼顾利益相关者,并最终到倡导以多种方式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三阶段发展与跨跃。
本行行长李仁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银行业里,兴业银行的市场嗅觉敏锐,善于把握市场机遇,跟着市场走,市场化的气氛很浓。本行董事长高建平也强调说,“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产品服务同质化、风险管理体系不清晰等重大挑战,如何对商务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适应当前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是商业银行需解决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传统的银行商务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造创新,就有可能为银行在新时期的发展寻找到一条更广阔的发展路径。”
本行负责赤道原则落地实施工作的副行长康玉坤向记者介绍,赤道原则首先是一套风险管理的工具,它要求银行在信贷活动中的各个阶段,要遵守环保的原则,进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兴业银行来说,赤道原则落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为,包括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包括透过文化来落实,包括从制度上、流程上来实现。康行长谈起采纳赤道原则两年来的感受,颇有感触:有的企业比预想要好得多,它们很理解也很认同这种理念;有些企业刚开始可能有些抵触,经过沟通后很愿意配合;当然也有些企业不肯接受。“如果企业最终没有意愿的话,我们就不会介入相关项目。”
此次报道中还介绍了本行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福建华电永安发电2×300MW扩建项目相关情况及项目业主对赤道原则理念的认同感。此外,报道还详细介绍了本行按照赤道原则要求建立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通过嵌入环境和社会因素实现对风险管理的全面革新。
《董事会》杂志此次从本行“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赤道原则的实施、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银银平台的合作共享、商务模式创新及现金管理业务等角度对本行可持续金融实践展开详细报道,为本行与其他银行同业分享可持续发展经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有利于引发其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共鸣,对现有的经营理念和商务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反思与探索。
回到顶部